[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9217.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2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丽;肖海清;杨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恒泰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7 | 分类号: | H04B10/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容量 并行 多路光 模块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该测试系统包括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发送部分利用PRBS序列均衡性和移位相加的特性,通过串行移位或中间抽取的方式实现并行扩展,接收部分采用多路运算合路再同步的方式,既有并行多路独立通道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各独立通道的时序相关性,实现了大容量光模块误码测试。该测试系统及方法满足了通信部件、模块的大批量测试,同时解决了普通误码测试仪由于跳线连接错误导致的虚假测试,且设计优化,便于单片集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误码性能测试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设备性能的一个重要事项,通常使用专门的误码测试仪对其误码性能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误码仪发出一串标准的PRBS序列,经过待测系统设备后再回到误码仪,误码仪通过比较接收序列和发送序列的比特差错数,进而判断通信系统设备的误码性能。
对于通信设备部件、模块而言,由于还未形成完整的设备,因此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为了测试单个部件、模块的误码性能,通常的做法是先把部件、模块安装到一个定制的测试板上,再通过连线的方式,把误码仪的测试端口跟测试板上的数据口连接上,再逐一通道测试,或并行几路测试。如果待测的部件、模块数量很多,那么就采用很多个误码仪和测试板,或者采用线路切换的方式。
这样做的弊端是,测试效率低下,占用资源多,所以许多制造商只能采用抽测的办法,同时多路并行测试,如果跳线连线太多的话,很容易出错,达不到现在生产制造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及方法,既有并行多路独立通道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各独立通道的时序相关性,使得设计优化,便于单片集成。该测试系统及方法满足了通信部件、模块的大批量测试,又能解决由于跳线连接错误导致的虚假测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其包括控制接口单元、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
控制接口单元用于建立该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实现上位机对该嵌入式大容量并行多路光模块误码测试系统的管理控制;
发送部分包括发送端PRBS发生器和并行多路发送通道;并行多路发送通道包括若干个并行扩展的PRBS序列发送通道;
每个PRBS序列发送通道均包括发送端串行位移寄存器、通道标识码和输出驱动;若干个所述发送端串行位移寄存器之间依次并行连接;并且,每个发送端串行位移寄存器均和该发送端串行位移寄存器所在的PRBS序列发送通道内的通道标识码以及输出驱动之间顺序串联;发送端PRBS发生器电性连接到控制接口单元以及并行多路发送通道的第一PRBS序列发送通道的串行移位寄存器;
发送端PRBS发生器用于发出标准的PRBS序列;串行位移寄存器用于对PRBS序列进行移位缓存;通道标识码用于插入该通道的标识码;输出驱动用于该通道电口驱动;
接收部分包括控制/存储单元、接收端PRBS发生器,复位控制器、同步码提取运算器以及与并行多路发送通道相对应的并行多路接收运算通道;所述并行多路接收运算通道包括若干个并行扩展的PRBS序列接收运算通道;每个PRBS序列接收运算通道均包括输入缓冲器、接收端串行位移寄存器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PRBS序列接收运算通道内的输入缓冲器和接收端串行位移寄存器均电性连接到该通道内的数据处理单元;各个接收端串行位移寄存器之间依次并行连接;并行多路接收运算通道内的第一PRBS序列接收运算通道的接收端串行位移寄存器电性连接到接收端PRBS发生器;并行多路接收运算通道内的每一个PRBS序列接收运算通道的数据处理单元均电性连接到控制/存储单元,所述控制/存储单元包括若干个状态寄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恒泰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恒泰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9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