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风噪空腔声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97828.4 | 申请日: | 2018-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6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杨亮;万玉平;杨健国;姜豪;赖万虎;董国旭;张玉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空腔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汽车风噪空腔声测试方法,其是在车内、车外同时粘贴胶带,再特定的测试工况下,先测得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SPL1和语言清晰度AI1;然后将车外密封去除,测试在特定工况下下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SPL2和语言清晰度AI2;分别将SPL2、AI2与SPL1、AI1进行相减,得到△SPL1和△AI1,△SPL1和△AI1的大小即可用来评价车辆风噪空腔噪声的水平。本发明可精确地将风噪空腔声测试出来,工程师可评价汽车车门与车身之间产生的空腔噪声水平,快速锁定风噪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车风噪水平优化,避免盲目地寻找风噪提升方案,降低研发成本,提高风噪开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具体涉及对汽车噪声控制的研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消费者对于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操控、噪声、油耗、气味等方面的性能。汽车噪声作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性能近年来备受各大主机厂的关注。汽车噪声涵盖方方面面,例如汽车高速行驶产生的风噪声、汽车加速行驶产生的发动机噪声、汽车低速行驶产生的轮胎噪声等,这其中汽车高速行驶的风噪声是汽车噪声开发控制的重点。良好的汽车风噪性能可以营造安静的驾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长途驾驶人员的疲劳感,同时也可以保证乘员舱乘客之间清晰的对话,优化驾乘体验,提高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各大主机厂意识到风噪性能的重要性之后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风噪性能的开发工作。风噪开发的方法、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通常的方法是用麦克风传感器在车内测试得到的风噪噪声数据,但实际上这样测试得到的风噪噪声数据是同时包含了空腔噪声、泄漏噪声、气动噪声的,目前。行业内很少有工程师认识到风噪泄漏噪声和风噪空腔噪声的细微差别,事实上,泄漏噪声数值仅仅只能反应密封条的密封性能,而不能反应车门与车身之间的空腔产生的空腔噪声大小。如果采用现在的方法测得噪声数据差,工程师其实是无法知道到底是空腔噪声差还是泄漏噪声差,或者是气动噪声没有控制好,当然也就无法准确地诊断问题从而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风噪空腔声测试方法,可以将汽车高速行驶产生的风噪空腔噪声精确测试出来,便于风噪开发工程师单独评价汽车车门与车身之间产生的空腔噪声水平,快速锁定风噪弱点,提高风噪开发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风噪空腔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车辆测试状态准备:关闭测试车辆车门车窗,在车外侧,将车门与车身、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在车内侧,密封条、内夹条、玻璃呢槽线性段进行密封处理;
2、传感器布置:在驾驶员右对应的位置布置麦克风;
3、测试环境条件:试验在风洞中开展,试验环境温度25±2℃,相对湿度58-63%,大气压力101.4-101.8KPa,测试的背景噪声小于61dB(A)@160Km/h;
4、测试数据:车辆开内循环,分别测试在80kph风速0度偏角、100kph风速0度偏角、120kph风速0度偏角工况下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SPL1和语言清晰度AI1;然后将车外密封去除,测试在80kph风速0度偏角、100kph风速0度偏角、120kph风速0度偏角工况下驾驶员右耳处的声压级SPL2和语言清晰度AI2;
5、泄漏噪声分离计算:分别将SPL2、AI2与SPL1、AI1进行相减,得到△SPL1和△AI1,△SPL1和△AI1的大小即可用来评价车辆风噪空腔噪声的水平。
进一步,本发明密封采用tesa布基胶带密封,胶带随形粘贴,不能有褶皱或者气泡现象,不能有肉眼可见的密封不到位的缝隙、孔洞。
进一步,测试时,测试车辆定位在风洞天平转盘的中心稍靠前位置,调整车身纵向对称面与风洞中心对称面的夹角,保证在0±0.1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