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6439.X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3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文;钟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归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7/10 | 分类号: | B29C5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毛伟碧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管槽 钢塑复合管 端封 翻管装置 在线式 凹陷空间 送管装置 塑胶层 上料 下料 主机 熔化 热熔处理 钢带层 切掉 热熔 填充 预设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包括步骤有:(1)送管装置将钢塑复合管输送至上料托管槽内,由上料托管槽处的翻管装置将上料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翻送至第一托管槽内;(2)端封主机对第一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之端部中的中间钢带层切掉预设深度以形成出环状的凹陷空间;(3)第一托管槽处的翻管装置将第一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翻送至第二托管槽内;(4)端封主机对第二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之端部中的内外塑胶层进行热熔处理,使热熔后的内外塑胶层熔化而填充于凹陷空间内;(5)第二托管槽内的翻管装置将第二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翻送至下料托管槽,由送管装置将钢塑复合管下料;以实现钢塑复合管之端部在线式端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对钢塑复合管之端部自动密封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钢塑复合管之端部在线式自动密封的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管件就是诸多产品中一种。
众所周知,为满足各行业的特别要求,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复合管管材,简称为钢塑复合管。其中,在钢塑复合管中,其钢是一种铁质材料,而塑料一般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
目前,钢塑复合管有很多分类,可根据管材的结构分类为钢带增强钢塑复合管、无缝钢管增强钢塑复合管、孔网钢带钢塑复合管以及钢丝网骨架钢塑复合管。当前,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是钢带增强钢塑复合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钢塑复合压力管,这种管材中间层为高碳钢带通过卷曲成型并对接焊接而成的钢带层,内外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种管材中间层为钢带,所以管材承压性能非常好。正由于钢塑复合管中间层为钢带层,若中间钢带层长期处于外露状态时会被腐蚀生锈,因此,必须对钢塑复合管的端部进行密闭,以防止外界腐蚀物质通过钢塑复合管的中间钢带层之端部腐蚀而造成整个钢塑复合管的中间钢带层生锈。
而目前对钢塑复合管之端部进行密封都是靠操作人员的手工完整,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且众所周知,钢塑复合管的最大直径可以做到290毫米,因此,纯靠操作人员的手工去完成这么笨重的钢塑复合管的端部密封是非常吃力的,进一步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负担,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实现钢塑复合管自动上料、自动下料及在线式端封的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钢塑复合管自动上料、自动下料及在线式端封的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还能降低操作人员负担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式自动端封机的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所述在线式自动端封机包括托管架、端封主机、翻管装置及送管装置,所述托管架依次开设有沿所述托管架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开排列的上料托管槽、第一托管槽、第二托管槽及下料托管槽,所述端封主机位于所述托管架之左端部或右端部处,所述送管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托管架在宽度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处,所述托管架之前侧处的送管装置位于所述上料托管槽内,所述托管架之后侧处的送管装置位于所述下料托管槽内,所述翻管装置安装于所述托管架并分别位于所述上料托管槽、第一托管槽及第二托管槽对应下方。其中,本发明的在线式自动端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上料托管槽内的送管装置将钢塑复合管沿钢塑复合管长度方向输送至上料托管槽内,由上料托管槽处的翻管装置将上料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沿钢塑复合管的宽度方向翻送至第一托管槽内;
(2)端封主机对第一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之端部中的中间钢带层切掉预设深度,从而使得第一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之端部形成出一环状的凹陷空间;
(3)第一托管槽处的翻管装置将第一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沿钢塑复合管的宽度方向翻送至第二托管槽内;
(4)端封主机对第二托管槽内的钢塑复合管之端部中的内外塑胶层进行热熔处理,使热熔后的内外塑胶层熔化而填充于凹陷空间内,从而对钢塑复合管之端部的端封;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归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归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64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心套筒式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平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