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板体总成的压装工艺装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94365.6 | 申请日: | 201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1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泳;高金良;李宏伟;李国强;金涛;龚铮;刘长华;宋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装备 压装 车辆板 板体 导套 紧固螺钉 快速定位 上座 顶杆 上板 推板 下板 下座 产品生产过程 车辆技术领域 定位精度高 部件结构 工艺要求 定位板 右导柱 左导柱 板销 导柱 垫板 垫块 零部件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板体总成的压装工艺装备,属于车辆技术领域。一种车辆板体总成的压装工艺装备,包括下座、下板、上座、上板、垫板、定位板、左导套、左导柱、右导套、右导柱、垫块、顶杆A、推板、顶杆B;下座、下板、导柱、推板等部件由紧固螺钉固定在工艺装备的一端,上板、上座、导套等部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另一端。各个零部件定位精度高,保证板体在压装工艺装备上快速定位,具有定位准、精度高、压装快等特点。板体总成由板销与板体组成,该工艺装备根据该板体总成部件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保证产品生产过程高效、稳定。满足板体快速定位和减力压装的需求。主要结构无需更换,调整方便快捷,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一种用于车辆板体总成部件的压装工艺装备。
背景技术
一种在车辆使用的板体总成部件,生产批量大,传统人工手动压装的生产方式费工费力。并且存在着橡胶弹力大、压装板销胶套阻力大、板销胶套容易变形、已损坏的问题。板体总成生产过程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作业十分困难、劳动强度与产能不成正比。单件板体总成手工作业的方式加工,作业时间约为15分钟,严重影响作业节拍、延误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板体总成的压装工艺装备,为一种解决该类型板体总成部件快速压装的工艺装备。通过对板体销耳孔快速定位,压装过程中保证板销垂直、准确、平稳的压入,不出现阻塞、变形等情况。
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证板体总成生产进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板体总成的压装工艺装备,包括下座、下板、上座、上板、垫板、定位板、左导套、左导柱、右导套、右导柱、垫块、顶杆A、推板、顶杆B;垫板位于上座和上板之间,上板固定在垫板之下;下座、垫板、下板,通过固定销进行定位,使用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上板具有竖直方向的销孔、水平方向的上板定位孔,销孔用于插入板销,上板定位孔用于插定位块;上板定位孔与销孔相交贯通,定位块内侧具有斜面,该斜面与板销上的斜面、分别与前后方向竖直面的夹角一致;上板的左右两侧对称,即具有两组相应的销孔和上板定位孔;下座与下板,通过固定销进行定位,使用紧固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左导柱安装在下座左端竖直孔内,右导柱安装在右侧竖直孔内;左导套安装在上座左端竖直孔内,右导套安装在上座右端竖直孔内;左导套的轴线与左导柱的轴线一致,右导套的轴线与右导柱的轴线一致,左导套套在左导柱外周,能够沿左导柱上下滑动,右导套套在右导柱外周,能够沿右导柱上下滑动;下座下端中心具有开口朝下的孔,孔内能够放置推板,顶杆B能够推动推板向上;顶杆A位于推板上;顶杆A同时能够穿过下座和下板上对应的定位孔;下板位于下座上部;下座和下板上的定位孔与上板的销孔的轴线一致;下座、下板左右对称,即下座、下板都具有两个定位孔。
优选地,顶杆A放入下板的定位孔内,露出下板上端面15mm。
优选地,下座与下板,通过两个固定销进行定位。
优选地,左导套和左导柱、右导套和右导柱同轴度不大于0.02mm。
优选地,还包括起重螺栓,上座、下座各具有4个水平方向的起重螺栓孔,用于装配起重螺栓。
优选地,左导柱、右导柱的直径不同。
优选地,左导柱的直径为50mm、右导柱的直径为55mm。
优选地,定位块的斜面与前后方向竖直面的夹角为7.5°±2°。
优选地,装配后整工艺装备长500mm,宽250m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压装技术能够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板体总成作业时间可降低至3分钟/件,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的5倍,同时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板销胶套损坏,保证在压装过程中不出现零部件变形、损坏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3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