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多孔介质炉膛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8380.1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3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桥;陈正春;冷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M20/00 | 分类号: | F23M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多孔 介质 炉膛 锅炉 | ||
1.一种立式多孔介质炉膛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1)、燃烧器连接管座(2)、U型下脚圈(3)、管板(4)、支撑水管(6)及支撑板(7)、定位多孔介质体(8)、圆柱多孔介质体(9)和定型多孔介质体(10)、炉膛壳体(19)和锅壳(18),所述固定支撑(1)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其上部设置有U型下脚圈(3),所述U型下脚圈(3)分别与炉膛壳体(19)和锅壳(18)固定连接,其与所述炉膛壳体(19)和锅壳(18)共同构成了水空间;所述炉膛壳体(19)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水管(6)和支撑板(7),所述支撑水管(6)的上部依次设置有定位多孔介质体(8)和圆柱多孔介质体(9),所述支撑水管(6)、定位多孔介质体(8)和圆柱多孔介质体(9)在炉膛壳体(19)内分层布置,其中下层的圆柱多孔介质体(9)上部设置有定型多孔介质体(10);所述U型下脚圈(3)内侧设置有管板(4),管板(4)下部设置有燃烧器连接管座(2);低热值燃气和空气通过燃烧器连接管座(2)不断送入到炉膛壳体(19)下部混合后依次进入到下层定位多孔介质体(8)、圆柱多孔介质体(9)和定型多孔介质体(10)预热和着火燃烧,然后进入到上层定位多孔介质体(8)、圆柱多孔介质体(9)经进一步燃尽后,生成的烟气汇集进入到炉膛壳体(19)上部及烟管(12)和烟箱(11),并经烟囱(13)进行排放,工质水经进水管座(5)送入到锅壳(18)后被炉膛壳体(19)、烟管(12)加热后经出水/汽管座(14)流出锅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多孔介质炉膛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壳体(19)焊接在U型下脚圈(3)的内圈上,形成炉膛受热面,在炉膛壳体(19)的内壁上分别焊接有支撑水管(6)和支撑板(7)构成多孔介质体支撑组件,分两层布置,支撑水管(6)为承压锅炉用钢管,其两端通过炉膛壳体(19)上的开孔与锅壳(18)水空间相连通,以确保能够得到良好的冷却,支撑板(7)为普通碳素钢板车加工而成,其获得的热量能够因炉膛壳体(19)的肋效应而迅速冷却,满足支撑的目的,为避免汽水分层现象,确保良好的水动力条件,支撑水管(6)和支撑板(7)均需要倾斜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多孔介质炉膛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多孔介质体(8)、圆柱多孔介质体(9)和定型多孔介质体(10)共三种分体式多孔介质体总体结构上均为圆柱体,并沿中轴面被一分为二,其中定位多孔介质体(8)的底面不仅倾斜与多孔介质体支撑组件一致,而且还需要根据支撑水管(6)和支撑板(7)进行开槽,以便于嵌入在支撑水管(6)和支撑板(7)上面,不发生松动,定型多孔介质体(10)只需要上面倾斜与多孔介质体支撑组件一致,不需要开槽,以便于三种分体式多孔介质体安装时具有足够的安装间隙,也可以避免与上层定位多孔介质体(8)发生顶托现象,上层多孔介质体不需要布置定型多孔介质体(10),上、下两层多孔介质体布置的数量由圆柱多孔介质体(9)的布置数量及其高度来确定,三种分体式多孔介质体的孔隙结构可以是规整的,也可以是非规整的,由各种具有良好耐火和导热性能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材料加工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多孔介质炉膛锅炉,其特征在于,U型下脚圈(3)内侧焊接有管板(4),管板(4)为圆环板状结构,采用普通碳素钢板车加工制作而成,用于密封炉膛空间和焊接连接燃烧器连接管座(2),燃烧器连接管座(2)为钢管与法兰焊接而成,钢管与法兰均为标准件,一般碳素钢加工得到即可,烟气侧人孔(20)为普通碳素钢版焊接成型,上、下两层多孔介质体处各开设一个烟气侧人孔(20),以便安装和检修,固定支撑(1)采用普通碳素钢钢板材质,焊接在U型下脚圈底部,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对整个锅炉进行支撑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多孔介质炉膛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21)倾斜焊接在距离支撑水管(6)和支撑板(7)一定间隙处的炉膛壳体(19)内侧,定位圈(21)为普通碳素钢的圆钢弯曲而成的倾斜椭圆,密封圈(22)被固定在定位圈(21)与支撑水管(6)、支撑板(7)之间,密封圈(22)为耐火石棉制作而成,也可以通过石棉绳填充成型得到,定位圈(21)和密封圈(22)在上、下两层定位多孔介质体(8)处均应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3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