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5412.2 | 申请日: | 201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符冬芽;云正国;俞树吉;王建荣;刘修艳;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1/36 | 分类号: | B61G1/3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沈毅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钩 过渡车钩 闭锁 转场 钩缓装置 机车车辆 自动车钩 中间连接部 拆卸更换 连接装置 铁道车辆 换装 拆卸 工作量 | ||
本发明涉及铁道车辆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这种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包括闭锁态CA‑3型车钩连挂结构和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闭锁态CA‑3型车钩连挂结构和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通过中间连接部连接这种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在用于装有CA‑3型车钩的机车车辆过境时,钩缓装置不用拆卸更换,只要使用CA‑3型过渡车钩就能实现调运和转场,随着中欧班列及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家经贸交往的日益频繁,通过该过渡车钩在机车车辆调运和转场过程中,能减少钩缓装置拆卸换装工作量,减少调运和转场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车钩,尤其涉及一种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
背景技术
随着中欧班列及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家经贸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内机车车辆需与这些国家机车车辆相互连挂。
现有国内机车车辆使用的是普通自动车钩,这些自动车钩的连接轮廓均为 TB/T2950-2006《机车车辆车钩连接轮廓》中规定的10A轮廓,其与中亚周边国家、俄罗斯的CA-3型车钩因连接轮廓不同而无法直接连挂。专利号为申请号为201010544446.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过渡车钩,包括连接装置和钩舌组件,连接装置包括铸造连接在一起的普通自动车钩连接部和密接式车钩连接部,普通自动车钩连接部的背面与密接式车钩连接部的侧面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筋;钩舌组件包括钩舌和拉杆,拉杆与钩舌固定连接,钩舌组件安装在密接式车钩连接部的钩舌腔中,钩舌的圆弧面与钩舌腔的相应弧面滑动配合;钩舌两侧具有弧形豁口,密接式车钩连接部上的钩舌腔两侧处均具有圆环形止动片,圆环形止动片伸入钩舌上相应的弧形豁口中并与弧形豁口的弧形壁滑动配合;容接式车钩连接部的内腔中具有限位块,拉杆摆动时能与限位块相抵。该申请中的过渡车钩紧紧是用于普通自动车钩与密接式车钩相连接。
专利号为201520864733.X,为一种过渡车钩,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车钩前段部分、车钩中段部分以及车钩末端部分,车钩前段部分包括与拖车或公铁两用车的车钩相匹配的钩体,车钩中段部分包括前连接体、第一减震部件、后连接体、竖向减震部件以及第二减震部件,竖向减震部件包括固定部件、弹性体以及调节件,弹性体处于原始状态时其上端面的位置高于前连接体位于水平位置时其下端面的位置。该过渡车钩是用于钩体与拖车或公铁两用车的车钩相匹配。
要实现国内自动车钩与CA-3型车钩连挂,就必须依靠中间过渡车钩,本专利发明的过渡车钩就是为解决国内自动车钩与CA-3型车钩而设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CA-3型车钩的过渡车钩包括闭锁态CA-3型车钩连挂结构和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闭锁态CA-3型车钩连挂结构和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通过中间连接部连接,
所述闭锁态CA-3型车钩连挂结构包括模拟钩锁和模拟钩体头部;
所述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包括模拟钩舌鼻部和模拟钩体头部,模拟钩体头部由钩腕和钩头受冲面组成;
所述连接部由将闭锁态CA-3型车钩连挂结构和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连接铸造成一整体的中间连接部和加强筋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模拟钩体头部呈弧形体与CA-3型车钩钩头连挂轮廓尺寸一致,模拟钩锁置于模拟钩体头部内侧,模拟钩锁的宽度和高度与CA-3型车钩钩锁尺寸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模拟钩舌鼻部、钩腕和钩头受冲面组成钩体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模拟钩舌鼻部为弯钩的钩部、并且呈空心状,在模拟钩舌鼻部空心体的内腔设有加强筋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闭锁态自动车钩连挂结构的一端设有钩头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54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