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电池防撞系统和一种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4147.6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许广涛;张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G17/05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符亚飞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电池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电池防撞系统和一种车辆,系统包括碰撞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电池组、对电池组进行安全保护的安全气囊以及用于设置在车轴与底盘之间的底盘抬升装置或者用于设置在电池组与底盘之间的电池组抬升装置。在发生碰撞时,除了安全气囊对电池组进行保护之外,还控制底盘抬升装置动作将底盘抬升或者电池组抬升装置动作将电池组抬升,将电池组的位置抬升就能够提高电池组的高度,由于一般情况下碰撞位置较低,所以,碰撞位置的高度与电池组的位置高度就不同,电池组的位置高于碰撞位置的高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池组受到碰撞的碰撞强度,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性,实现对电池组的有效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电池防撞系统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载能源系统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池一般安装在车辆底盘上,在受到侧面撞击时易造成变形、漏液、发热甚至起火爆炸。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8347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盖和电池壳,电池盖的前后左右各设有安全气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上的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控制安全气囊打开,保护电池组。虽然在电池组周围设置安全气囊能够对电池组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车辆发生的碰撞程度比较强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安全气囊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的话,可能就无法对电池组进行有效保护。而且,研究发现,当车辆与其他车辆或者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碰撞位置的高度比较低,而一般情况下电池组安装的位置也比较低,那么,很多情况下,碰撞高度与电池组安装的高度相同,安全气囊就会受到正面冲击,仅仅通过安全气囊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的话,可能无法对电池组进行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电池防撞系统和一种车辆,用以解决仅仅通过安全气囊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的安全性不高,无法对电池组进行有效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
一种车载电池防撞系统,包括碰撞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电池组以及布设在电池组外侧以对电池组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所述控制模块采样连接所述碰撞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安全气囊,所述车载电池防撞系统还包括电池组抬升设备,所述电池组抬升设备为用于设置在车轴与底盘之间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动作实现将底盘抬升的底盘抬升装置或者用于设置在电池组与底盘之间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动作实现将电池组抬升的电池组抬升装置,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底盘抬升装置或电池组抬升装置。
在发生碰撞时,除了安全气囊对电池组进行保护之外,还控制底盘抬升装置动作将底盘抬升或者电池组抬升装置动作将电池组抬升,由于一般碰撞位置的高度比较低,那么,通过将底盘抬升装置或者电池组抬升装置就能够将电池组的位置抬升,提高电池组的高度,所以,碰撞位置的高度与电池组的位置高度就不同,电池组的位置高于碰撞位置的高度,避免了电池组受到正面碰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池组受到碰撞的碰撞强度,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性,实现对电池组的有效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抬升设备为所述底盘抬升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抬升装置由分别对应设置在车身左右两侧的第一抬升机构和第二抬升机构组成,以在发生碰撞时控制抬升发生碰撞一侧的底盘。
在发生碰撞时控制抬升发生碰撞一侧的底盘,在对电池组起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抬升机构的工作负担,便于抬升机构可靠顺利实现功能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抬升机构为第一空气弹簧,所述第二抬升机构为第二空气弹簧,所述车载电池防撞系统还包括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的一端连有气源,所述第一气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进气口,所述第一气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电磁阀,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连有气源,所述第二气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气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电磁阀,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电磁阀和第二进气电磁阀。
通过气路以及空气弹簧的作用能够可靠实现底盘的抬升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4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