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挂车刹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73422.2 | 申请日: | 2018-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华 |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 地址: | 425500 湖南省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车 刹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挂车刹车系统,包括鼓式刹车总成、差速器、碟式刹车总成、减速器以及对两刹车总成进行制动控制的制动控制装置,同一车桥的两个车轮分别连接有传动半轴,传动半轴的另一端设置在车桥上,差速器包括棘轮和传动齿轮,棘轮固定设置在传动半轴上,传动齿轮与设置在同一车桥的两个棘轮同步啮合传动,传动齿轮与减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一输出轴,碟刹系统总成对输出轴进行制动,制动控制装置与鼓式刹车总成、蝶式刹车总成同步控制连接。本发明结合鼓刹系统和碟刹系统,有效综合提高挂车的刹车性能,分担鼓式刹车的制动压力,降低刹车温度,不需要使用淋水设备,保障刹车的安全,且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挂车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挂车是公路运输的重要车种,其载重量大,是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而简单的重要手段,具有迅速、机动、灵活等优势,可方便地实现区段物资的运输。
挂车分为半挂和全挂。半挂是前面是牵引车,后面是拖厢,拖厢前端放在牵引车上,牵引车和拖厢共同负重。全挂车是牵引车与拖厢联接在一起,全挂车负责提供动力,拖厢负责负重。半挂和全挂的拖挂车连接的拖厢均无动力系统,拖厢的制动也由牵引车提供动力,位于同一车桥的两个车轮分别连接有一传动半轴,则同一车桥的两个车轮都是独立转动的。
现常用的刹车系统包括鼓式刹车系统和碟式刹车系统。碟式刹车系统是由一个与车轮相连的刹车圆盘和圆盘边缘的刹车钳和驱动刹车钳作夹合动作的气压分泵组成,刹车时气压分泵通过气缸推动刹车钳使之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制动效果,但由于挂车的载重大,碟式刹车系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制动,因此碟式刹车系统一般都不考虑应用。挂车的刹车系统通常是采用鼓式刹车系统,那是由于鼓式刹车系统具有强大的制动力,能够为大载重的挂车提供良好的制动力。鼓式刹车系统安装在挂车的两个后轮上,通过牵引车的制动踏板控制挂车的刹车动作。鼓式刹车系统一般由气压分泵、气缸、刹车鼓、刹车蹄片等组件组成,刹车鼓固定在挂车后轮的轮毂内与车轮同步旋转,气缸和刹车蹄片相对静止设置在刹车鼓内,由牵引车的刹车踏板控制气压分泵,进而通过气压分泵加力气缸通过活塞推杆推动刹车蹄片撑开与刹车鼓产生摩擦从而达到刹车的目的。
但是这种结构的刹车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挂车高速行驶中进行制动或是当长时间进行制动时,易出现刹车蹄片高温烧焦、气管磨损漏气、气压不足等原因导致车辆刹车失灵的情况;
2.当挂车在长坡上行驶时,需长时间频繁踩刹车,易导致刹车蹄片过热、刹车鼓过热,目前通常采用淋水的方式来降低温度,但钢钴仍得不到全面降温,热胀冷缩温度不定反而容易爆裂失效,特别是在北方的冬季,水箱内的水会结冰,长时间刹车由于不能淋水降温,容易使挂车制动失灵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挂车刹车系统,结合鼓刹系统和碟刹系统或这采用两套碟刹系统,有效综合提高挂车的刹车性能,不需要使用淋水设备也可实现降温的效果,保障刹车的安全,且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车刹车系统,包括对挂车同一车桥的两个车轮进行制动的鼓式刹车总成,以及对鼓式刹车总成进行制动控制的制动控制装置,同一车桥的两个车轮分别连接有传动半轴,传动半轴的另一端设置在车桥上,其中还包括差速器、碟式刹车总成和减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棘轮和传动齿轮,所述棘轮固定设置在传动半轴上,所述传动齿轮与设置在同一车桥的两个棘轮同步啮合传动,传动齿轮与减速器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一输出轴,碟刹系统总成对输出轴进行制动,所述制动控制装置与鼓式刹车总成、蝶式刹车总成同步控制连接。
具体地,所述减速器为若干啮合传动的减速齿轮组成的减速齿轮组,所述差速器的传动齿轮与减速齿轮组输入端的减速齿轮啮合传动,减速齿轮组输出端的减速齿轮上设置有设有输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华,未经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3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