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密齿轮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0890.4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旻;毛似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鑫利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输出轴装配 齿轮加工 轴承内孔 高精密 输出轴 齿轮 磨齿 行星半轴齿轮 差速器壳体 工艺调整 强化喷丸 中间轴承 装配位置 后齿轮 前轴承 齿面 窜动 铆接 内孔 压装 装配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精密齿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后齿轮与差速器壳体压装,铆接,磨齿,强化喷丸一装配行星半轴齿轮一成品,实现总成磨齿。加热后与输出轴装配并自然冷却到室温,分别测定加热前轴承内孔尺寸、加热后即刻轴承内孔尺寸、加热后与输出轴装配并自然冷却到室温时的轴承内孔尺寸。通过该工艺调整方法,齿轮对输出轴中间轴承与输出轴的装配位置关系的影响大大降低消除窜动,提高齿轮精度和进行齿面修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精密齿轮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噪声性能,提髙齿轮嗤合重合度需优化齿高系数、减小啮合点直径,减小运动误差需要提高齿轮精度和进行齿面修形设计,齿向鼓形修形会增大齿面扭曲,影响全齿面精度质量。齿轮对输出轴中间轴承与输出轴的装配位置关系的影响较大,输出轴总成向输入轴方向窜动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齿轮精度质量的加工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热后齿轮与差速器壳体压装,铆接,磨齿,强化喷丸一装配行星半轴齿轮一成品,实现总成磨齿。
加热后与输出轴装配并自然冷却到室温,分别测定加热前轴承内孔尺寸、加热后即刻轴承内孔尺寸、加热后与输出轴装配并自然冷却到室温时的轴承内孔尺寸。
加热压装过渡配合量-0.01-0.01mm。
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保证齿轮压装端面平面度小于0.08mm。
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保证内孔圆度小于0.06mm。
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保证内孔尺寸公差小于0.05mm。
在加工中对内孔直径、铆接孔节圆直径、齿轮齿顶圆、齿向倾斜、渐开线起始点和终止点、公法线进行补偿,保证热后齿轮精度。
采取以上精度控制的主要目的为:热后不精加工齿圏内孔直接压装铆接,避免精车齿轮内孔后装配产生的齿顶圆跳动大、渐开线终止圆变动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通过工艺调整方法,齿轮输出轴后轴承压装装配工艺更改,能把齿轮对输出轴中间轴承与输出轴的装配位置关系的影响大大降低,保证输出轴总成向输入轴方向窜动减少,甚至消除窜动,减小运动,提高齿轮精度和进行齿面修行。
具体实施方式
热后齿轮与差速器壳体压装,铆接,磨齿,强化喷丸一装配行星半轴齿轮一成品,实现总成磨齿。
加热后与输出轴装配并自然冷却到室温,分别测定加热前轴承内孔尺寸、加热后即刻轴承内孔尺寸、加热后与输出轴装配并自然冷却到室温时的轴承内孔尺寸。
加热压装过渡配合量-0.01-0.01mm。
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保证齿轮压装端面平面度小于0.08mm。
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保证内孔圆度小于0.06mm。
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保证内孔尺寸公差小于0.05mm。
在加工中对内孔直径、铆接孔节圆直径、齿轮齿顶圆、齿向倾斜、渐开线起始点和终止点、公法线进行补偿,保证热后齿轮精度。
采取以上精度控制的主要目的为:热后不精加工齿圏内孔直接压装铆接,避免精车齿轮内孔后装配产生的齿顶圆跳动大、渐开线终止圆变动量大的问题。
为了满足变速器噪声要求,轴齿设计常采用“细高齿”増大重合度,提髙全齿面精度要求满足运动误差,进行齿面修形优化接触区,这些都增加齿轮加工难度。
使用齿轮加工仿真对制造精度进行预判以及改良刀具参数,可以有效减少刀具对齿轮制造的影响,并可以模拟得到系统刚度对齿轮精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鑫利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鑫利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0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疲劳点蚀下齿轮箱斜齿轮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洗衣机轴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