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62051.8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韩升;吕剑;曾纪珺;寇联岗;谷玉杰;赵波;贾兆华;白彦波;亢建平;李凤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17/278 | 分类号: | C07C17/278;C07C19/10;C07C17/20;C07C17/25;C07C21/18;B01J27/138;B01J3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徐茂梁 |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反式 丁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调聚催化剂存在下,3,3,3‑三氟丙烯与四氯化碳反应合成得到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反应温度为30~70℃,反应时间为1~10h;(b)在氟化催化剂的作用下,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与HF经气相氟化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反应温度为200~300℃,HF与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的摩尔比为5~50:1。调聚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引发剂组成,其中主催化剂为1价或2价的铜盐,助催化剂为有机胺,引发剂为对羟基苯乙酮或1,1‑偶氮二环己腈;氟化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其组成为Nx/MgF2,其中N为活性组分,选自Al、Cu、Zn或Co中的一种,x为N和MgF2的摩尔比,0.05≤x≤0.15。本发明主要用于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尤其涉及3,3,3-三氟丙烯与四氯化碳经过调聚反应、氟化反应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第三代发泡剂面临被淘汰或被提前淘汰。顺式-1,1,1,4,4,4-六氟-2-丁烯(Z-HFO-1336mzz)作为第四代液体发泡剂,其市场前景较好。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E-HFO-1336mzz),作为的Z-HFO-1336mzz重要的中间体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工业应用价值。
中国专利CN 102884030 B报道了以3,3,3-三氟丙烯和四氯化碳为原料,在铁系调聚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温度为80~100℃,进行调聚反应合成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再以氟化的Cr2O3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50~260℃,气相氟化反应合成HFO-1336mzz顺反结构的混合物,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的转化率为98.9%,1,1,1,4,4,4-六氟-2-丁烯顺反构型总选择性为93.9%,未进行稳定性评价。中国专利CN 104370690 B报道了在铁基氟化催化剂存在下,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进行气相氟化反应,反应温度300~400℃,接触时间3~8s,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转化率接近100%,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选择性为95.3~96.8%。该法反应温度高,反应仅进行了20h,未进行稳定性评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高且催化剂寿命长的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合成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针对3,3,3-三氟丙烯与四氯化碳的调聚反应,发明一种条件温和可控的合成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的方法;针对气相氟化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反应,开发一种高选择性、催化剂寿命长的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在调聚催化剂存在下,3,3,3-三氟丙烯和四氯化碳反应合成得到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反应温度为30~70℃,反应时间为1~10h;
(b)在氟化催化剂的作用下,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与HF经气相氟化合成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反应温度为200~300℃,HF与1,1,1,3-四氯-4,4,4-三氟丁烷的摩尔比为5~50:1。
本发明所述的调聚催化剂由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引发剂组成,其中主催化剂为1价或2价的铜盐,助催化剂为有机胺,引发剂为对羟基苯乙酮或1,1-偶氮二环己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2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