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7528.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眭荣春;胡贤德;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47/26;A61K31/7056;A61K31/4164;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 |
地址: | 3415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硝唑 葡萄糖注射液 克林霉素 细菌 还原剂 注射液 还原 体内 葡萄糖 克林霉素类 硝基还原酶 耐药性 注剂 催化剂 制备 杀死 | ||
本发明涉及医用注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以注射液的总重量为基准,该注射液包含下列组分:0.05wt%‑0.3wt%的克林霉素类物质、0.1wt%‑0.8wt%的甲硝唑、5wt%‑20wt%的葡萄糖、0.1wt%‑0.8wt%的还原剂和79wt%‑94wt%的水。本发明提供的含有生物类还原剂的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能够在细菌出现耐药性不再表达硝基还原酶时,继续在细菌体内还原甲硝唑,或在细菌体内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甲硝唑,发挥药效,进而杀死细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注射液,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特点是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其通过结合细菌的核糖体,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对霉形体、衣原体、肺囊虫、弓形虫和恶性疟原虫等均有活性作用,且不良反应低。关于克林霉素制剂的研究在国外已进入分子水平,目前对于克林霉素的剂型国外已上市的有口服溶液剂、颗粒剂、凝胶剂、输液剂等剂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感染,并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当其出现耐药性时,可能造成克林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无效。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可对细菌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抑制,抑制DNA,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对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也有效。治疗破伤风常与破伤风抗毒素(TAT)联用,还可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
甲硝唑是一种无抑菌活性的药物前体,需在细胞内激活才能发挥灭菌作用。甲硝唑选择性杀灭厌氧菌和原虫的作用机制主要取决于这些微生物体内电子传递链组成成份的氧化还原电势,甲硝唑作为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受体在得到电子后其硝基基团被还原成硝基阴离子和其他复合物,如亚硝基和羟氨衍生物。这些还原物可作用于大分子物质,使DNA降解和单链断裂,从而杀灭细菌。但是细菌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很快产生耐药性,细胞不再表达硝基还原酶,甲硝唑就会失活。
目前临床上以单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为多。二者均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证明二者在抗菌作用上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将二者结合制成复方制剂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是,该复方制剂在使用的过程中仍无法有效解决细菌出现的耐药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存在的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不仅能够缓解治疗过程中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还能够在治疗时为患者提供营养补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以所述注射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注射液包含下列组分:0.05wt%-0.3wt%的克林霉素类物质、0.1wt%-0.8wt%的甲硝唑、5wt%-20wt%的葡萄糖、0.1wt%-0.8wt%的还原剂和79wt%-94wt%的水。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复方克林霉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甲硝唑溶于水中;
(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炭,搅拌后过滤,得到甲硝唑水溶液;
(3)将所述甲硝唑水溶液、克林霉素类物质、葡萄糖、还原剂和水混合;
(4)向步骤(3)所得溶液中加入酸,调节p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7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肌苷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