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54674.0 | 申请日: | 2018-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桥;王新树;陶颖;汪跃中;张飞;付超;高洁;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回收 制动踏板 回收 电动汽车能量 制动踏板行程 车辆能量 机械制动 阈值时 制动 恒定 回收能量 扭矩控制 踏板开度 踏板行程 制动需求 空行程 标定 触发 预设 减速 扭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车辆能量回收的第一阶段,根据预先标定能量回收扭矩控制车辆以恒定减速度均匀减速;S2、在满足车辆能量回收第一阶段的条件下,踩下制动踏板,触发能量回收的第二阶段;S3、在能量回收第二阶段:预设制动踏板行程阈值,当制动踏板的行程大于行程阈值时,机械制动才参与制动;当制动踏板行程小于行程阈值时,根据制动踏板的行程大小来调节能量回收扭矩。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能量回收的第二阶段,将踏板行程设置一段空行程,在这段行程阈值内,机械制动不参与,而根据实际的踏板开度调节能量回收扭曲,提高能量回收扭矩,增大制动,从而最大程度满足用于制动需求的同时回收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能量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能量税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纯电动汽车在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较为快速的而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电机系统以及整车控制等各项技术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汽车行业中,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解决了部分环境和能源问题,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受制于电池、电机以及控制技术等发展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能量消耗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的电池电量,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的增大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尽可能的降低整车能量消耗率成为了纯电动汽车企业不断探索的方向。在电池、电机与整车技术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进步的条件下,通过改善整车能量回收系统,最大限度的回收制动时整车的动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整车厂为达到回收制动能量(动能、势能)的目的,一般会采取恒转矩或者恒扭矩的回收方法,一般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松开加速踏板,并且未踩下制动踏板;第二阶段是完全松开制动踏板,并且踩下制动踏板;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能量回收强度各厂家标定的各有不同,但是,为了避免用户滑行时的能量浪费,一阶段的能量回收都标定的稍微强一些。有些厂家甚至给出多个强度等级,目的都是降低整车能量消耗率,提升整车续航能力。二阶段能量回收一般都会有机械制动(液压制动)的介入,机械制动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浪费能量的过程。
如果一阶段能量回收强度较弱,用户开车时踩制动踏板的频率就会更高一些,机械制动参与的就多一些,机械制动消耗的能量也会多一些;如果一阶段能量回收强度较强,完全松开加速踏板后整车降速就会较快(多数情况下会超过用户的预判),用户就会再次踩油门使车辆滑行至目标,这种情况下的能量回收也是浪费能量的过程(回收的能量再次被释放,中间有两次转换效率);
以上两种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能量损失,不利于整车能量消耗率的降低,即不利于整车续航里程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方法,用于在尽量不影响用户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回收能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车辆能量回收的第一阶段,根据预先标定能量回收扭矩控制车辆以恒定减速度均匀减速;
S2、在满足车辆能量回收第一阶段的条件下,踩下制动踏板,触发能量回收的第二阶段;
S3、在能量回收第二阶段:预设制动踏板行程阈值,当制动踏板的行程大于行程阈值时,机械制动才参与制动;当制动踏板行程小于行程阈值时,根据制动踏板的行程大小来调节能量回收扭矩。
在步骤S1中,能量回收第一阶段,根据车速对能量回收扭矩进行标定,根据预先标定的车速与能量回收的对应关系获取实际运行车速对应的能量回收扭矩,在能量回收扭矩的作用下以恒定减速带A均匀减速。
由整车控制器VCU获取整车状态数据来判断是否进入能量回收阶段,当满足能量回收功能的触发条件时进入能量回收阶段,在在能量回收阶段完全松开加速踏板且未踩下制动踏板时为能量回收第一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4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