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导盲头盔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6015.2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艺;周维清;周杰;代鹏;龙淼;李思雨;吴芯洋;赵树林;杨希;唐川田;张博;王乐;黄鹏;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盔 处理模块 语音模块 双目摄像头 智能导盲 设备制造成本 图像信息传输 定位模块 发出指令 通信模块 图像信息 增强设备 便携性 佩戴 分析 采集 反馈 门槛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导盲头盔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头盔;头盔上安装双目摄像头、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语音模块。双目摄像头用于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模块对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语音模块发出指令,语音模块根据分析结果反馈给使用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盲人佩戴的便携性,增强设备的实用性;制作简单,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使用门槛,提高设备的普及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给视障人群提供出行便利的智能导盲头盔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盲人数量持续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盲人数量占世界总数的绝大部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基数庞大的基础上,盲人数量相当巨大,而目前市面上的导盲设备并不多。目前导盲技术主要有导盲机器人、GPS导盲技术、基于传感器的全身穿戴式导盲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如下:
现有技术一: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导盲机器人,申请号:CN201810844525.1。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1、无法自由行进,当面临多种路况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2、成本高;3、出行便携性低。
现有技术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名称:GPS导盲仪,申请号:CN201020231887.2。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1、受天气影响大;2、室内导盲效果差;3、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导盲头盔及其运行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导盲头盔,包括:头盔1;头盔1上安装双目摄像头2、处理模块3、通信模块4、存储模块5、定位模块6、语音模块7和电池8。
双目摄像头2固定于头盔1正面;通信模块4和定位模块6固定于头盔1顶部;两个语音模块7位于头盔1的两侧位置对应耳朵;存储模块5与处理模块3分别位于头盔1的左右两侧。
双目摄像头2采用水平定基线摄像头,数据接口为USB3.0,接口协议为UVC协议,两摄像头时序绝对同步,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处理模块3进行分析,根据处理结果由语音模块7反馈给使用者。
处理模块3通过Faster R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那和双目立体匹配算法识别出障碍物及其距离,并对语音模块7发出指令。
定位模块6实现定位的信息传给处理模块3。
存储模块5连接处理模块3,用于存储设备获取的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
通信模块4将实时的位置信息传输到云端,家人可实时查看设备位置;同时此模块将存储模块6中的图像信息传输至云端,用于继续训练FasterRCNN卷积神经网络。
电池8为双目摄像头2、处理模块3、通信模块4、存储模块5、定位模块6和语音模块7提供电能。
一种智能导盲头盔的运行方法,使用者佩戴设备后,双目摄像头2将采集到周围的环境图像信息,交付给处理模块3,通过FasterRCNN算法及双目立体匹配算法识别周围路况,由语音模块7对使用者进行语音提示。通信模块4将定位模块6实时的位置信息传输到云端,家人可实时查看设备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6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