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5758.8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颜珲;孙琨;王静;周晗;郑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沧穹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滩涂 污泥 生态 修复 制备 方法 | ||
一种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按重量称取各个组份,所述组分包括50%‑65%的粉煤灰、8%‑12%的石膏、20%‑35%的矿渣、0.6%‑1.2%的絮凝剂、0.5%‑1%的三乙醇胺,5%‑15%的复合磁性微球和5%‑20%的骨料;将各个组份混合均匀,导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制得。本发明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稳定、便于实施工业化生产,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目前滩涂的污泥生态尤为严重,其中重金属离子在其中广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威胁高等生物包括人类,有关专家指出,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已受污染土壤没有治理价值,只能调整种植品种来加以回避。因此,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社会上通常采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与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与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与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通过发现、分离与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称取各个组份,所述组分包括50%-65%的粉煤灰、8%-12%的石膏、20%-35%的矿渣、0.6%-1.2%的絮凝剂、0.5%-1%的三乙醇胺,5%-15%的复合磁性微球和5%-20%的骨料;
步骤二,将各个组份混合均匀,导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制得。
所述骨料的粒径为0.1-0.5mm。
所述粉煤灰、石膏和矿渣的粒径为1-100μm。
所述的絮凝剂选自聚丙烯类聚合物或淀粉衍生物。
所述骨料中含有微生物活菌制剂。
有益效果:
本发明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稳定、便于实施工业化生产,使用安全,可常温储存无需冷藏,运输方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滩涂污泥生态修复剂,其特征在于,该修复剂包括50%-65%的粉煤灰、8%-12%的石膏、20%-35%的矿渣、0.6%-1.2%的絮凝剂、0.5%-1%的三乙醇胺,5%-15%的复合磁性微球和5%-20%的骨料。
所述骨料的粒径为0.1-0.5mm。
所述粉煤灰、石膏和矿渣的粒径为1-100μm。
所述的絮凝剂选自聚丙烯类聚合物或淀粉衍生物。
所述骨料中含有微生物活菌制剂。
(一)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磁性微球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步骤A、表面改性的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沧穹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沧穹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57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