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竹规格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42229.2 | 申请日: | 2018-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1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军;刘焕荣;江泽慧;杨晓梦;孙玉慧;柴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竹藤中心 |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K9/00;B27G1/00;B27K5/00;B27F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闫立德 | 
| 地址: | 100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大规模 生产 规格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竹规格材的制备方法,它包括竹材的采集、横截及竹筒分选、去竹筒内节、开槽、高温高压蒸煮、刨青刨黄展开、压板干燥、对均厚竹片材进行宽度方向剪裁加工,得到矩形截面同宽度的竹规格片、将两片材质和尺寸相同的竹规格片,竹黄面对竹黄面胶合在一起,制成尺寸稳定的竹规格材,组成竹规格片的两片竹规格片应具有对称性等步骤。本发明能制备尺寸规格、性能稳定、变形小的竹规格材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具有方法节能省料,产品具有坚固牢靠,韧性好,长久使用不开裂,无曲翘,方便了运输储存的优点。
本发明属于一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竹规格材的制备方法。
“以竹胜木”是我国竹材加工和利用的主要目标。我国竹人造板行业已成规模,包括竹地板、竹模板、竹装饰材料等多种产品已市场化,创造了大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竹质材料工程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竹质材料工程化标准是以工程化木材标准为同一标准,工程木材是以胶合木和结构复合木材为主的工程化材料,其具有规格化的性能指标,多种规格。美国工程木(胶合木)就有7种规格。工程木材的基本构成单元为木层板,在工程木的设计中,木层板经过分级,不同等级的木层板可组合而成各种规格的胶合木。胶合竹的设计就是参照胶合木的设计,将竹层板经过分级,然后把不同等级的胶合竹层板制成胶合竹。胶合竹相对于胶合木而言,其基本组成单元可以根据胶合竹的要求进行加工,而不是像木层板那样经过拼接拼宽,指节接长。但木和竹的物理性能具有明显差异,导至套用工程化木材标准生产现有的竹材人造板、胶合竹层板在各层及相邻之间牢固性不足,常受冷热、干潮交替影响而开裂。归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竹中间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
我国目前竹加工产品的规模小,工序繁索复杂,产品质量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其中重要的原因也是缺乏可大批量加工,储存和运输的中间产品。因此,竹中间产品的规格化和标准化是规模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竹规格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制备尺寸规格、性能稳定、变形小的竹规格材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具有方法节能省料,产品具有坚固牢靠,韧性好,长久使用不开裂,无曲翘,方便了运输储存的优点。
为此,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竹材的采集:采集竹梢部直径达到10cm以上的新鲜毛竹,外观无霉烂、虫孔、腐朽、开裂,颜色均匀,无明显色变和烂黑,竹龄5年。
(2)横截及竹筒分选:横截长度依据竹材围径及长度的不同共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38cm、53cm、96cm、84cm、76cm、70cm,即竹材小头直径大于13cm截断长度为38cm,竹材小头直径在12.5~13cm之间截断长度为53cm,竹材小头直径在11.5~12.5cm之间截断长度为96cm,竹材小头直径在10~11.5cm之间截断长度为84cm,竹材小头直径在9.5~10cm之间截断长度为76cm,竹材小头直径在8.5~9.5cm之间截断长度为70cm。
横截后,按照壁厚进行分选。
(3)去竹筒内节:采用竹材去内节装置先用冲节刀将竹筒的内部节隔撞破,再用冲节刀轴上的铣刀快速转动将竹筒的内节磨平,得到内壁光滑贯通的竹筒,残留内节高度≤2mm。
(4)开槽:将竹筒放到传送带上,用圆锯机对去内节的竹筒进行纵向开槽,开槽宽度为锯片厚度,小头直径在12.5~13cm的根部竹筒均剖四等瓣,小头直径在10~12.5cm的中部竹筒均剖三等瓣,小头直径在8.5~10cm的稍部竹筒均剖二等瓣,得片竹筒。
(5)高温高压蒸煮:将同厚的片竹筒置入密封的蒸煮罐中,向蒸煮罐中注入饱和蒸汽,压力为1.1mpa,蒸煮罐内蒸汽温度200℃,蒸煮时间7~10min,得蒸煮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竹藤中心,未经国际竹藤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22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