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0657.1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8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解西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岭健康医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5200 陕西省安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叶茶 涩味 晾干 桑叶 烘焙 杀青 制备 沸水冲泡 水分散失 萎凋过程 苦味 茶品质 揉捻 萎凋 原叶 臭气 分段 清洗 清香 采摘 明亮 新鲜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桑叶采摘清洗、晾干萎凋、杀青、揉捻及烘焙,在杀青前的晾干萎凋过程中使得新鲜原叶水分散失50~60%,并采用分段烘焙,既能除去原有桑叶的青臭气、苦味和涩味等问题,又可以保留桑茶品质,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桑叶茶用沸水冲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无涩味,口感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健康代用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茶不再是局限于传统茶叶,而是更注重保健和疗效。桑叶制成茶作为调节生理、维护健康、增强体质的“天然保健饮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饮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桑叶茶在日本已有多年的历史,日本消费者反映良好,桑叶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适宜男女老幼各类人士饮用,特别是适合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饮用。
桑叶加工工艺流程与茶叶加工方法相似,然而,现有的一些生产工艺制备的桑茶,未能较好地解决桑叶青臭气、苦味和涩味等问题,泡饮的桑茶有较重的青臭苦涩之味,虽然有些制作精良的桑茶青臭苦涩之味较轻,但由于多年的饮茶习惯,使相当多的人不能接受桑茶,有些桑茶的制备,为解决桑叶苦味、涩味和青臭气等问题,其工艺选用的诸如杀青(炒青或蒸青)等工艺方式及其工艺参数(步骤、设备、温度或时间等)不当,杀青效果不好,且易产生桑茶焦斑、爆点或黄熟,影响桑茶品质;还有些桑茶制品,选择芽头作原料使得选料范围窄,配方和工艺复杂,使生产成本高,或桑茶叶型粗放,其外观不雅,易于破碎而产生粉末,使汤色浑浊,此外,比重轻、成形不好的桑茶叶久浮于茶汤表面,影响了饮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除去原有桑叶的青臭气、苦味和涩味等问题,又可以保留桑茶品质,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桑叶茶用沸水冲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无涩味,口感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是桑叶采摘、清洗:(1)摘取春、夏、秋桑树新鲜萌芽,用于制成精品桑芽茶;(2)摘取春季、晚秋时期桑枝中上部无农药残留、无病虫害污染的嫩桑叶,弃去叶柄,以上步骤采摘的桑叶长度不超过6cm,新鲜桑叶采摘后,马上进行清洗,用干净的水反复清洗2-3次;
第二步晾干、萎凋:将清洗后的桑叶,匀摊后放置于室内晾架上,匀摊厚度小于1.5cm,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小于60%RH条件下,自然萎凋24~28小时,使得新鲜原叶水分散失50~60%;
第三步是杀青:当新鲜原叶水分散失50~60%后,在温度180℃~240℃下使用蒸汽杀青,时间为6~8分钟,杀青程度使得新鲜原叶水分剩余30~35%;
第四步是揉捻:当新鲜原叶水分剩余30~35%时,使用40型或5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30分钟,使原叶卷曲成团即可;
第五步是烘焙:(1)第一次初烘:初烘温度90℃,初烘时长30分钟,初烘结束后晾至室温;
(2)第二次复烘:温度80℃,复烘时长60~120分钟,复烘结束后晾至室温;
(3)第三次足干,温度70℃,足干时长60分钟,足干结束后晾至室温;
(4)提香,温度100℃,提香时长20分钟,足干结束后晾至室温,制得桑叶茶。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1)选料时,摘取春、夏、秋桑树新鲜萌芽,或摘取春季、晚秋时期桑枝中上部无农药残留、无病虫害污染的嫩桑叶,选料范围宽能有效利用蚕桑业的过剩资,提高蚕桑业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岭健康医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秦岭健康医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6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