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花香型碧螺春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40614.3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0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邵元海;陈其跃;徐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锡跃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最时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碧螺春茶 兰花香型 干茶 加工 茶叶 工作效率 机械加工 手工制做 手工制作 新工艺 卷曲 成螺 高火 披覆 香型 香气 清香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兰花香型碧螺春茶的加工方法。传统手工制作的碧螺春茶香型以栗香、嫩栗香、清香为主,常伴有高火、烟焦味,干茶偏黄、干茶及叶底较碎;这跟其一锅到底的加工方法有关。故在历年江苏省茶叶学(协)会举办的“陆羽杯”及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中茶杯”中获特等奖很少。本方法提出了利用机械加工制作外形卷曲成螺、白毫披覆银绿隐翠的兰花香型碧螺春茶新工艺。利用本工艺比传统手工制做碧螺春茶的香气更好,色泽更绿,滋味更鲜醇,并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方法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兰花香型碧螺春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苏州、无锡地区碧螺春茶生产较多,会在铁锅内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碧螺春茶的师傅越来越少,因此利用机器制作碧螺春越发重要。传统工艺往往凭手感,靠上一代师傅的口口相传,并无多少文字记载,更谈不上数字量化了。在茶园内栽种了几棵桂花树、枇杷树,然后说其茶叶有花香果香,这不过是商家忽悠消费者的一种策略。根据本单位及同行专家的研究,茶叶的香气中有花香果香是由茶树品种及加工制作方法决定的。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纯手工(传统工艺在铁锅内完成)碧螺春茶基本上色泽暗黄,香气滋味中带有高火或烟焦味。高档的原料却做不出高档的茶。
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的缺点,本单位花费了数年时间,通过汽热杀青、碧螺春烘焙机烘干解决了色泽暗黄、高火、烟焦味的问题,并且把香气从普通的栗香型上升到优雅的兰花香型。提高工效8~10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兰花香型碧螺春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鲜叶采摘(洞庭群体种茶树芽梢长至一芽一叶初展,采匀整单芽)
(2)鲜叶摊放(摊青间内温度20℃~25℃,湿度50~60%,鲜叶厚度1.5~2.5厘米摊放8~10小时,失水率35~38%,青草气消失,清香、花香出现)
(3)汽热杀青(汽热杀青机型号6CSZ-45,杀青温度设定为140℃,进叶速度30公斤/小时,杀青时间设定为180秒)
(4)摊凉回软(杀青叶冷却后,摊放于竹扁内,堆积厚度30~35厘米,上方倒扣一竹扁;静置回软65~75分钟)
(5)揉捻(将回软后的茶叶放入6CR-55揉捻机内进行揉捻,加压要求轻压10分钟-重压10分钟-轻压10分钟)
(6)初烘做型(碧螺春烘焙机型号6CH941上初烘,同时手揉辅助做形,温度为105~110℃,时间8~10分钟,烘至含水率30~35%下机摊凉回软)
(7)复烘提毫:待茶叶有触手感时(含水率25~30%最佳),手工揉搓提毫
(8)足干(温度为80~90℃,烘至含水率≤6%即可)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加工方法,可解决传统碧螺春加工中色泽暗黄、高火、烟焦味的问题,并且把香气从普通的栗香型上升到优雅的兰花香型。提高工效8~10倍。每个过程都有具体的数字量化指标,比传统方法凭手感凭经验有了准确的标准。
具体实施例
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锡跃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最时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锡跃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最时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再加工装置及茶叶再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茶叶烘炒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