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雷诺数条件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2947.1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彪;周德力;蔡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30 | 分类号: | H05H1/30;B64C2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诺数 条件 等离子体 合成 射流 激励 | ||
本发明是低雷诺数条件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包括激励器放电腔(4)、激励器缓冲腔(2)、阴极放电电极(6)、阳极放电电极(5)和耐热硅胶。激励器放电腔(4)放置于激励器缓冲腔(2)内,耐热硅胶将阴极放电电极(6)和阳极放电电极(5)固定和密封在激励器放电腔(4)的底部。在放电电极作用下,激励器放电腔(4)内的气体变为高速气体,高速气体通过高速射流孔(3)射出到激励器缓冲腔(2)内,高速气体减速变为低速气体,低速气体通过低速射流孔(1)射出到外界,最终在激励器缓冲腔(2)射出Re不大于10^6的低速气体。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体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雷诺数翼面流动的主动流动控制领域,是一种低雷诺数条件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
背景技术
典型翼面的流动控制是航空领域的关键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流动分离引起的飞行器失速,推迟流动分离并且提高临界攻角是其核心任务。未来战场中,由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主导的趋势日益突显。并且随着特种作战和城市任务持续缩小UAV尺寸的需求,微型飞行器MAV,(micro aerial vehicle)应运而生。
与传统飞行器相比,UAV或MAV一般尺寸较小或迷你,且飞行速度较低,多表现为低雷诺数飞行特性。因而在常规军事飞机大攻角下非常容易出现的流动分离失速现象,会更容易地发生在UAV和MAV上,极大威胁飞行器安全,严重制约其性能。对于低雷诺数飞行器,研究指出小展弦比翼面更有优势,因为其可以产生涡升力、抑制失速、具备高临界攻角。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流动控制进一步减少阻力、延缓失速、提高飞行器机动性。
主动流动控制领域中,根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激励器,可以划分成多个种类,一是常见的射流控制,使用零质量通量ZNMF(zero Net Mass Flux),合成射流激励器或其它射流激励器。二是使用移动表面类型的边界层流动控制方法。三是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方法,近年来由于其固定式、稳健性和快速反应的性质,成为热点研究方向。
等离子体激励器研究中,目前有三种流行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激励器形式;
1、阻挡介质放电激励器,在1960年,苏联就率先开展了利用DBD放电控制翼型分离的实验研究,在长达30几年的时间内,关DBD气动激励器在流动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一直未有较大的进步。直到1998年,美国罗斯教授通过实验证明DBD放电具有流动控制面积大、消耗功率小等多个优点。这一研究迅速引起了流动控制技术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相继开展了较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诱导速度低,动量输入能力较弱,在高速流动控制中极其受限,控制能力不强。
2、表面电弧放电激励器主要是指在主流流过的壁面布置放电电极,直接对主流气体放电,提高主流局部气体的温度。局部气流温度的剧烈升高导致壁面处出现热壅塞,继而出现热鼓包。热鼓包使流经的边界层气流经历一个弱压缩过程,从而达到控制激波形状和流动分离的目的。这种激励器的流动控制能力较强,能量注入较多,多用在激波形状控制、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超声速流动分离控制等应用场。另一方面,由于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不断被气流吹向下游,造成放电不稳定,当地电弧放电激励器的电极烧蚀严重,且形成的电弧易被来流吹灭,电能消耗大。
3、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PSJA)是受主动控制的合成射流技术启发形成的一种新方法。该技术方法由美国科学家于2003年创新性地提出,相较其余两种等离子体激励器形式,具有放电稳定、射流速度大、控制能力强、电极寿命长、工作频率可调等优点,成为目前在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国内外对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效率、射流孔形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放电频率等做了大量研究。其激励器全为高速射流激励器,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无法使用,严重制约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在微飞行器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2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