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集芸薹属蔬菜芽苗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2802.1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方维明;程雨薇;韩宇;程超;刘寅;尹永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薛海霞;董建林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代葡萄糖苷 富集 芽苗 农产品深加工 生产成本低 产品生产 低氧条件 发芽能力 时间处理 蔬菜种子 硒化合物 亚硒酸钠 硫酸锌 保健食品 低氧 胁迫 发芽 生产 联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集芸薹属蔬菜芽苗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生产方法,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以具有发芽能力的芸薹属蔬菜种子为原料,经低氧长时间处理后,再经硫酸锌联合亚硒酸钠胁迫在低氧条件下发芽,以富集硫代葡萄糖苷及含硒化合物含量。本发明具有原料适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硫代葡萄糖苷富集量高等特点,适用于保健食品级硫代葡萄糖苷产品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富集芸薹属蔬菜芽苗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芸薹属( Brassica)为十字花科植物,原生于西欧、环地中海地区及亚洲的温带地区。硫代葡萄糖苷是一种含硫的阴离子亲水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由氨基酸衍生而来,分子结构由2个部分组成,β-D-葡萄糖部分(简称葡萄糖部分)和非糖部分。当植物组织受到损伤时,硫代葡萄糖苷会在内源黑芥子酶(myrosinase, MYR, EC3.2.3.1)的作用下水解,产生ITCs、硫氰酸酯、腈类和恶唑烷硫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等功效,研究发现,吲哚族硫苷可以抵御人体乳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之一萝卜硫素是迄今报道的蔬菜中抗癌能力最强的活性物质。外源硒以非特异性的方式取代硫,合成含硒氨基酸,蛋白质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硒交换硫可能进一步提高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芸薹属蔬菜同时具有大量合成硫代葡萄糖苷和富集硒元素的特性,能有效的降低肠胃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还是很好的血管清理剂,而且富含抗癌和抗氧化的活性物质(如萝卜硫素)。因此含硫代葡萄糖苷和硒化合物食物具有一定预防癌症作用,是一种新资源食品。
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的植物源食品的开发已成为热点,从饮食中补充硫代葡萄糖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植物籽粒发芽期间,尤其在低氧、低温和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下发芽,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数以倍计的提高。对于硫代葡萄糖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纯化、功能及MYR的酶学性质等方面,然而在芸薹属十字花蔬菜科植物种子发芽过程中,对于在硫酸锌联合外源硒胁迫和低氧条件下对于硫代葡萄糖苷及含硒化合物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专利(公开号CN106581017A,公开日2017年04月26日)公开了“番木瓜籽苄基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公开号CN106632534A,公开日2015年05月10日)公开了“一种辣木内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均指出了目前对硫代葡萄糖苷提取方法的方向,未提及硫酸锌联合外源硒处理和低氧条件下对芸薹属芽苗硫代葡萄糖苷富集的开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富集芸薹属蔬菜芽苗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生产方法,解决提高芸薹属蔬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苷功能成分的含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对芸薹属蔬菜种子进行硫代葡萄糖苷的富集,开发其自身潜在的资源,芸薹属蔬菜种子在经过硫代葡萄糖苷的富集后,其原有的生理生化特性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仍适合作为基质进行产品开发,对后续的加工不会产生影响。而利用经过富集硫代葡萄糖苷的芸薹属蔬菜种子作为原料的产品的营养价值会有所提高,植物籽粒发芽期间,尤其在低氧、低温和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下发芽,其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数以倍计的提高,提高了芸薹属蔬菜种子的经济价值,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富集芸薹属蔬菜芽苗中硫代葡萄糖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具有发芽能力的芸薹属蔬菜种子为原料,经低氧处理30~35 h后,再经硫酸锌胁迫联合亚硒酸钠发芽,制得富集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芸薹属蔬菜芽苗。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籽粒消毒;具体为: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芸薹属蔬菜种子,经次氯酸钠浸泡消毒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然后吹干。
(2)低氧浸泡:将消毒后芸薹属蔬菜种子按料液比0.1~0.25 g/mL置于水中,在25~30℃浸泡30~35 h,浸泡期间持续通入空气,通气量为3.0~5.0 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28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