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30246.4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5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胡罡;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123;H04L12/24;H04L29/06;H04L29/08;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李勤媛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分析 技术 车辆 安全监管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分:车载终端设备以及位于监控平台的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所述数据层建设有基础数据库、各种业务专题库、研判分析库和系统管理库,所述数据层用于为服务层和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撑;
所述服务层为应用层提供支撑服务,所述支撑服务包括: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存储、终端交互、日志服务、消息服务及地图服务;
应用层包括WEB系统应用和移动APP应用,所述WEB系统应用用于在监控平台大屏及各类监控平台用户的PC端使用,为各类监控平台用户提供车辆安全监管控制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EB系统应用包括:牌证业务管理模块、车辆实时监控和报警模块、特殊区域管控和线路管理模块、智能管控模块、黑白名单管理模块、可视化模块、大数据深度应用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
所述移动APP应用包括:移动审批模块、移动管理模块、移动运维模块、移动执法模块、以及人车比对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牌证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大型工程机械与车辆的管理、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牌证的管理、对驾驶人员资格证的管理和对终端设备及信息的管理功能;
所述车辆实时监控和报警模块,用于通过车载终端设备采集数据,由WEB系统应用进行操作控制,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行驶轨迹、启动停止进行监控,实现对车辆行驶位置判定、车辆超速判定,实现监控平台对车辆的预警通知、指挥调度;
所述特殊区域管控和线路管理模块,用于基于地图的安全区域管控和线路管理,限定车辆可行驶范围和路线,进行预警处理和事件报警处理;
所述智能管控模块,用于实现车辆连接管理、解锁车控制、消息推送服务、报警推送服务、车辆油电控制和管控日志的功能;
所述黑白名单管理模块,用于对黑名单车辆进行重点跟踪,获取其在线状态、行驶里程和违章报警数量;并对白名单车辆审核和保护;
所述可视化模块,用于基于地图的数据可视化,并按区域、车辆类型、报警信息进行态势查询和统计分析,实现单独区域监控和历史分析的功能;
所述大数据深度应用模块,用于基于监控平台上的注册数据及终端数据、车辆基础数据、电子围栏数据、接入视频结构化数据、GPS/北斗车辆终端定位信息数据,实现人车拟合分析以及多维预警;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监控平台用户、监控平台所在的单位、监控平台用户的角色信息的管理,包括对监控平台用户的权限分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车拟合分析包括:人车伴随分析;
所述多维预警包括:未装卫星定位系统车辆预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车辆安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执行业务流程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驾驶人及车辆通过考核、审批后发放牌证,在车辆中安装车载终端设备;
步骤2,监控平台自动或手动将电子围栏设置、监管预案设置下发至在线车载终端设备;
步骤3,车辆启动前,首先进行车载终端设备的系统自检和驾驶人生理特征识别,自检及识别通过后车辆可点火启动,否则车辆无法启动;
步骤4,车辆作业时,车载终端设备定期上报定位、状态的实时信息,供监控平台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满足设定的条件时采取语音播报、图片抓拍、锁车的管控措施;
步骤5,车辆作业时,当车辆发生超速、靠近特定区域、驶出规定路线的事件时,自动触发车载终端设备报警,车载终端设备按照监控平台预设处置预案执行,并自动进行图片抓拍以及将报警上报至监管平台,监控平台根据报警类型下发相应的处置指令;
步骤6,车辆离线时,车载终端设备定期上报其定位信息,若车载终端设备被强拆,立即自动锁车并向监控平台发送强拆报警;
步骤7,监控平台进行大数据人车拟合分析和多维预警,对智能管控提供辅助决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02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