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底漆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04680.5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1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瀚;常爱民;杨永红;邓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8G18/76;C08G18/75;C08G18/12;C08G18/32;C08G18/72;C04B41/63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 地址: | 61002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底漆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底漆及其应用,底漆包括组分A、组分B和组分C;其中,组分A包括氰凝、乳化剂、催化剂和第一稀释剂,氰凝由聚合指数为X(X=1.5~2.5)的聚合原料聚合而成,聚合原料包括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羟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组分B包括多胺、十二碳醇酯和第二稀释剂;组分C包括助剂和填料;使用时,将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按10~15:3~4:1~2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再以0.2~0.5mm的厚度涂覆到底材上即可。采用本发明中底漆,可有效解决涂膜易破裂、涂料固化慢以及底漆与底材粘接力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漆,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底漆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混凝土建筑表面的防水、防腐和保温施工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建筑防护和节能手段,而双组分(或单组分)聚氨酯弹性体以及喷涂聚脲弹性体已经成为建筑混凝土表面重要的防水、防腐材料之一。通常,混凝土建筑表面含有大量的缺陷,如气孔、针眼、凹坑等,除此之外,对于新建混凝土建筑,还会因为混凝土浆液液面固化而产生的酥松的砂浆浮层。
大型冷库的墙体多为混凝土,而冷库又特别需要对墙体进行保温、防水和防腐处理,但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存在大量缺陷,聚氨酯或者聚脲防水防腐材料就不能直接施工于混凝土表面,否则气孔、针眼和凹坑会致使聚氨酯或聚脲的表面产生气孔、针眼和气泡,而混凝土表面的砂浆浮层会导致防水防腐层或保温层与混凝土粘结薄弱,极易产生脱落,严重影响冷库的冷藏能力。因此,在冷库墙面进行防水防腐施工和保温施工之前,必须进行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这已经成为必不可少施工程序之一。
目前,很少见有专门用于混凝土基面处理的腻子。通常是采用市售的双组分环氧腻子或者是不饱和树脂腻子(即原子灰)。施工时,环氧腻子或原子灰被涂刮在混凝土表面,以修补混凝土表面的气孔、针眼以及凹坑等其它缺陷,从而达到混凝土基层处理的目的。但是环氧腻子表面张力小,腻子被涂覆到混凝土表面后,形成的胶膜极易破裂,造成表面缺陷重新暴露,因此环氧腻子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封堵修补效果不好;而且环氧腻子粘度大,手工涂刮困难,施工效率低;另外,环氧树脂的固化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冬季施工时,气温低于10℃时,环氧树脂涂层的固化时间将达到48小时甚至更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大量工程实践证明,以环氧树脂腻子作为混凝土表面的修补腻子后,后续施工的聚脲或聚氨酯涂层即使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拉拔强度,但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剥离强度却十分底下,极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大面积的剥落。这是由于因环氧腻子遇冷后的收缩应力较大,从而破坏了腻子与防水防腐涂层之间的粘结结构。原子灰是一类以不饱和树脂为基料的嵌缝材料,固化后本身的强度很高,但它们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以及与后续施工的聚氨酯(或聚脲)防水防腐涂层的粘结力都低,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原子灰是通过引发剂产生自由聚合而交联固化的,其固化时间很快。实际使用时,每次只能少剂量地取料,然后快速使用完毕,不适合于混凝土表面大面积的使用,施工效率大受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底漆以及该底漆的应用方法,以解决涂膜易破裂、涂料固化慢以及底漆与底材粘接力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氨酯底漆,包括组分A、组分B和组分C,使用时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按10~15:3~4:1~2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其中:
组分A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氰凝40~50份,乳化剂1~5份,催化剂0~5份,第一稀释剂40~50份;
组分B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多胺20~30份,十二碳醇酯1~5份,第二稀释剂30~40份;
组分C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助剂10~20份,填料5~1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底漆使用时,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按12:3:1的质量比混合,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6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工艺品上的阻燃涂料
- 下一篇:一种耐磨抗划伤地坪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