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4679.2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7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涛;钟翔;杨永红;邓安;张文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1002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板 装配式 竖直轨道 地面轨道 定位组件 就位装置 提升组件 就位 高空作业 垂直交叉设置 建筑施工技术 垂直间隔 活动设置 快速定位 向上移动 有效减少 精准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以及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包括两条地面轨道、四条竖直轨道、提升组件和定位组件,两条地面轨道相互间隔且垂直交叉设置,四条竖直轨道垂直间隔且活动设置在两条地面轨道上,提升组件设置在竖直轨道上方,且定位组件设置在竖直轨道顶端。本发明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方法,是通过提升组件将装配式叠合板沿着竖直轨道向上移动,并通过定位组件实现对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定位。本发明提高了装配式叠合板的就位效率和就位精准度,有效减少了工人高空作业量,进而降低了工人高空作业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部件在工厂预先制作,再到工地装配而成。相较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具有自重轻,造价低,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污染环境少,抗震性能好的优点。
在传统对装配式叠合板的就位施工都是通过在叠合板就位时采用撬棍调整板的位置,这样会损坏叠合板,造成叠合板边角破碎。并且碎片掉落在支座上,造成叠合板与支座间有缝隙,在浇筑接缝混凝土时导致板底漏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以及方法,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叠合板在安装就位中因就位不准确导致需后续调整叠合板的位置,造成叠合板边角破碎影响后续施工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包括两条地条地面轨道、四条竖直轨道、提升组件和定位组件,两条地面轨道相互间隔且垂直交叉设置,四条竖直轨道垂直间隔且活动设置在两条地面轨道上,提升组件设置在竖直轨道上方,且定位组件设置在竖直轨道顶端。
本发明通过在地面设置有两条地面轨道和四条竖直轨道可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移动,满足不用就位施工要求。通过两条地面轨道和四条竖直轨道可将装配式叠合板固定,且通过提升组件将装配式叠合板向上提升,通过定位组件实现对装配式叠合板的安装定位,达到快速快速就位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提升组件包括支撑横梁、连接板、提升柱和四组吊绳,
支撑横梁设置在竖直轨道的上方,在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凹槽轨道,连接板滑动安装在凹槽轨道上,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导向杆和调节螺杆,提升柱设置在竖直导向杆和调节螺杆之间,提升柱下端分别均匀设置有四组吊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整个提升组件可随根据施工调整位置,确保提升柱位于装配式叠合板的正上方,并且提升柱的下端设置有的吊绳固定在装配式叠合板的四个顶角,确保每根绳子的受力均匀。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定位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竖直轨道顶端两侧的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射出的红外线射入到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红外感应能及时快速反映装配式叠合板是否到达正确安装位置,并且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拆卸安装更方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每条上述竖直轨道底端上均活动设置有L型固定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型固定架的设置主要是对装配式叠合板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并且L型固定架上的竖板与竖直轨道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叠合板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提升柱通过导向块与竖直导向杆连接,且竖直导向杆插套在导向块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提升柱远离导向块的一端设置有螺接块,且调节螺杆插套在螺接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