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4679.2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7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彭涛;钟翔;杨永红;邓安;张文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亚男 |
地址: | 61002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板 装配式 竖直轨道 地面轨道 定位组件 就位装置 提升组件 就位 高空作业 垂直交叉设置 建筑施工技术 垂直间隔 活动设置 快速定位 向上移动 有效减少 精准度 | ||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地面轨道(1)、四条竖直轨道(2)、提升组件(3)和定位组件(4),两条所述地面轨道(1)相互间隔且垂直交叉设置,四条所述竖直轨道(2)垂直间隔且活动设置在两条所述地面轨道(1)上,所述提升组件(3)设置在所述竖直轨道(2)上方,且所述定位组件(4)设置在所述竖直轨道(2)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包括支撑横梁(301)、连接板(302)、提升柱(303)和四组吊绳(304),
所述支撑横梁(301)设置在所述竖直轨道(2)的上方,在所述支撑横梁(301)上设置有凹槽轨道,所述连接板(302)滑动安装在所述凹槽轨道上,所述连接板(3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导向杆(305)和调节螺杆(306),所述提升柱(303)设置在所述竖直导向杆(305)和所述调节螺杆(306)之间,所述提升柱(303)下端分别均匀设置有四组所述吊绳(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竖直轨道(2)顶端两侧的红外线发射器(401)和红外线接收器(402),所述红外线发射器(401)的发射端射出的红外线射入到所述红外线接收器(402)的接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竖直轨道(2)底端上均活动设置有L型固定架(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柱(303)通过导向块(307)与所述竖直导向杆(305)连接,且所述竖直导向杆(305)插套在所述导向块(30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柱(303)远离所述导向块(307)的一端设置有螺接块(308),且所述调节螺杆(306)插套在所述螺接块(308)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2)靠近所述调节螺杆(306)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309),所述支撑架(309)上固定有调节电机(310),所述调节电机(31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09)上,且所述调节电机(310)的输出轴竖直向下连接有调节齿轮(311),所述调节齿轮(311)与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306)下端的传动齿轮(312)啮合。
8.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的快速就位装配式叠合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安装在建筑框架上;
第二步、调节移动两条地面轨道(1)、四条竖直轨道(2)将拟安装的装配式叠合板的四个顶角固定在L型固定架,移动连接板(302)将提升柱(303)置于装配式叠合板的正上方,并通过四组吊绳(304)分别将装配式叠合板的各个顶角固定;
第三步、启动调节电机(310),使得所述装配式叠合板正对建筑框架上用于安装所述装配式叠合板的位置;
第四步、装配式叠合板到达指定位置,所述红外线接收器(402)接收不到所述红外线发射器(401)发射端射出的红外线,所述调节电机(310)停止运行,所述装配式叠合板停留在在指定位置完成就位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6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