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及其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6351.0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枫;陈波;王金元;赵大为;章峰;尹延;吕健;蒋鹏;王秀强;张永华;范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B62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曾晨;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转向 系统 及其 管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及其管路,动力转向系统管路包括动转泵进油管、动转泵出气管、转向器进油管和转向器回油管;动转泵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油壶和动转泵相连接,动转泵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动转泵和转向器回油管相连接,转向器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动转泵和转向器相连接,转向器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转向器和油壶相连接。本公开的动力转向系统管路通过在动转泵和转向器回油管之间设置动转泵出气管,使得液压油内混入的空气在进入动转泵时可通过动转泵出气管排出至转向器回油管,从而有效避免空气进入转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转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及其管路。
背景技术
动力转向系统利用发动机提供动力源,通过液压为转向器提供助力,提高驾驶员的操纵轻便性和操纵舒适性。目前,动力转向系统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上已经普遍运用。
现有的动力转向系统管路只有一个回路,在转向过程中,如果出现转向过急、颠簸或者管路系统漏气等问题,将可能造成液压油中混入空气。若空气在动力转向系统管路中无法排出,则空气在经过转向器时,会造成转向器异响震动问题,影响驾驶的轻便性和舒适性。严重时会造成转向卡滞和转向重的问题,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空气进入转向器的动力转向系统管路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空气进入转向器的动力转向系统管路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管路。
该动力转向系统管路包括动转泵进油管、动转泵出气管、转向器进油管和转向器回油管;其中,
所述动转泵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油壶和动转泵相连接,所述动转泵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动转泵和所述转向器回油管相连接,所述转向器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动转泵和转向器相连接,所述转向器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转向器和油壶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向器进油管包括转向器进油软管和转向器进油硬管,所述转向器进油软管的两端分别与动转泵和转向器进油硬管相连接,所述转向器进油硬管被设置为用于连接所述转向器进油软管和转向器。
可选的,所述转向器进油硬管为钢管。
可选的,所述转向器回油管包括转向器回油硬管和转向器回油软管,所述转向器回油硬管的两端分别与转向器和所述转向器回油软管相连接,所述转向器回油软管被设置为用于连接所述转向器回油硬管和油壶。
可选的,所述转向器回油硬管为钢管。
可选的,所述动力转向系统管路还包括三通;
所述三通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动转泵出气管、所述转向器回油硬管和所述转向器回油软管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
该动力转向系统包括油壶、动转泵、转向器和本公开的动力转向系统管路。
可选的,所述动转泵上设有出气口和出气控制机构,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动转泵的侧壁上,所述动转泵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接;
所述出气控制机构包括底座、控制件和弹性件,所述底座上设有连通口,且所述底座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控制件腔,所述连通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控制件腔相连通;
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控制件腔内,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控制件和所述出气口之间,且所述弹性件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控制件提供朝向所述连通口方向的弹性力;
所述出气控制机构具有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6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转向器护罩
- 下一篇:一种车辆跑偏识别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