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0318.7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3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世;陈志新;沈文;王伟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312 | 分类号: | G01B7/3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明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2 | 代理人: | 徐新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化 检测 底部 对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及方法。所述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包括底板;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铜箔,所述铜箔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六个测试孔,六个所述测试孔均开设在所述铜箔的顶部,且六个所述测试孔呈线性分布;PCB板,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所述PCB板的底部与所述铜箔的顶部相接触;多个盲孔,多个所述盲孔均开设在所述PCB板的顶部;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本发明提供的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及方法具有能有效量化监控盲孔偏移程度、防止漏失问题、节省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盲孔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HDI等高密度产品的堆叠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就是盲孔的尺寸越来越小,由直径¢0.3mm,0.25mm,向0.22mm,0.20mm甚至更小尺寸发展,这样就要求盲孔作业有更高的对准度要求;同时,如何有效监控盲孔对准度,保证盲孔品质的可靠性要求也同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现有技术多数采用镭射后目视检测盲孔底偏移的方式进行盲孔对准度的监控,漏失率高;多阶盲孔每一层均设计独立的测试模块,浪费空间及测试效率,同时也存在漏失率高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及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量化监控盲孔偏移程度、防止漏失问题、节省成本的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量化检测盲孔底部对准度的装置包括:底板;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铜箔,所述铜箔固定安装在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六个测试孔,六个所述测试孔均开设在所述铜箔的顶部,且六个所述测试孔呈线性分布;PCB板,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且所述PCB板的底部与所述铜箔的顶部相接触;多个盲孔,多个所述盲孔均开设在所述PCB板的顶部;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顶板,所述顶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板的顶部;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部;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第一测试针,所述第一测试针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部;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顶板的顶部;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杆,且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第二安装座,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贯穿所述顶板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螺纹安装有第二测试针,所述顶板的下方设有固定安装在同一个所述侧板上的蓄电池和报警器,所述蓄电池、所述报警器、所述第一测试针和所述第二测试针依次电性连接并构成一个回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嵌套有滚珠,且所述滚珠与相对应的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转动槽内并与所述转动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0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