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83778.7 | 申请日: | 2018-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4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行适安车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翁斌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 习惯分析 有效车速 车速 驾驶状态 车辆技术领域 行车安全性 车载总线 获取模块 判断模块 筛选模块 时间判断 统计结果 显示模块 分析 叠加 统计 直观 优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车速每发生变化时从车载总线获取车速和时间;筛选模块,接收获取的车速和时间并确定有效车速;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有效车速和时间判断驾驶状态;显示模块,用于统计当天各个驾驶状态的次数并显示统计结果。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对有效车速和时间进行分析和计算并通过累计叠加的统计后显示出来,使驾驶者能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驾驶习惯并及时进行优化,保证了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几乎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伴随这车辆的增多,由于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目前市场上的车辆的显示器上一般是将当前车速和行驶时间单独显示,这种显示方式不能直观的反应出驾驶者的驾驶习惯以及驾驶状态,长此以往,驾驶员容易养成不良驾驶习惯而不自知,因此提出一种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及其分析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驾驶习惯分析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车速每发生变化时从车载总线获取车速和时间并传输给筛选模块;
筛选模块,接收获取的车速和时间并确定有效车速,如果获取的车速的持续时间小于1s则丢弃该车速,如果获取的车速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1s,则确定为有效车速并将该有效车速和时间传输给判断模块;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有效车速和时间判断驾驶状态并将判断结果传输给显示模块,所述驾驶状态包括加速过猛、刹车过猛、龟速行驶和畅快行驶;
显示模块,用于统计当天各个驾驶状态的次数并显示统计结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判断模块包括初次判断单元和二次判断单元,其中:
所述初次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有效车速的持续时间对驾驶状态进行初次判断并将初次判断结果输送给二次判断单元二次判断单元,如果所述有效车速的持续时间在1s到10s之间,则判断为加速过猛或刹车过猛,如果所述有效车速的持续时间在10s以上,则判断为龟速行驶或畅快行驶;
所述二次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初次判断结果并根据二次判断逻辑确定驾驶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判断逻辑为
如果初次判断结果为加速过猛或刹车过猛,则根据公式
加速度=(3600*1000*(开始速度-结束速度))/持续时间(其中该公式中加速度的单位为Km/s2,开始速度和结束速度的单位为Km/s,持续时间的单位为s)
计算出此时驾驶的加速度,如果加速度为正数则判断为加速过猛,如果加速度为负数且加速度小于-460Km/s2,则判断为刹车过猛;
如果初次判断的结果为龟速行驶或畅快行驶,则根据有效车速进行进一步判断,如果有效车速大于20Km/h,则判断此时驾驶为畅快行驶,如果有效车速在0至20Km/h,则判断此时驾驶为龟速行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速过猛包括起步加速过猛和行车加速过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判断逻辑进一步包括
在判断为加速过猛情况下,如果加速度大于270Km/s2且开始速度和结束速度均小于20Km/h,则判断为起步加速过猛,如果加速度大于320Km/s2,则判断为行车加速过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行适安车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行适安车联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3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行车安全监控方法
- 下一篇:工程车工时自动记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