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与智能感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7739.6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戎贵文;汪彤;孙守刚;吴征奇;尹鸿伟;戴钰;荣雪;王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系统 曝气增氧机 监控系统 水体底泥 原位修复 增氧系统 智能感知 加料箱 曝气管 曝气头 进气口 太阳能光伏板 生物促生剂 水质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制冷压缩机 制热压缩机 智能控制箱 管道接头 角度排列 伸缩管道 生态效益 输气管道 电磁阀 辐射状 底泥 浮床 商用 输气 水体 铺设 一体化 应用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与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增氧系统、曝气系统、监控系统、浮床、加料箱和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增氧系统由曝气增氧机、制冷压缩机、制热压缩机和电磁阀组成;所述曝气系统由进气口、输气伸缩管道、输气管道、管道接头、曝气管和曝气头组成;所述监控系统由智能控制箱、水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组成。所述曝气管辐射状铺设,并连接若干按照一定角度排列的曝气头,所述加料箱通过管道与曝气增氧机连接向曝气系统输送生物促生剂。本发明能够对黑臭水体和底泥进行原位一体化治理,环境与生态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与智能感知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黑臭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造成的。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从而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者厌氧状态,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吸附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体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和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有机物腐败、分解会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发臭。同时,当水体温度低于 8℃或高于35℃时,放线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水体几乎不产生黑臭;当25℃左右时,放线菌的繁殖率最高,水体的黑臭也最严重。因此,曝气增氧和温控调节是治理黑臭水体的两种有效方法。
黑臭水体治理目前运用成熟的修复技术有:疏浚技术、原位覆盖掩蔽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等,但实际治理过程均难以避免水体黑臭反复与反弹的现象。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措施包括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水质净化、补水活水、生态修复、长效治理等。由于水体中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在底泥中形成内源污染,为达到治理内源污染的目的,一般会采用底泥疏浚、水体增氧和覆盖底泥层等技术。
目前采用的黑臭水体底泥清淤方法,主要是把底泥挖出放置在岸边或运输到其他地方,存在从水体污染向土壤污染转嫁的弊端,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治理效果不彻底,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与智能感知装置,在外源难以彻底阻断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水体溶解氧、改变水体动力学条件、原位修复黑臭、智能温控调节、水质适时感知和优化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措施高效治理黑臭水体。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与智能感知装置,包括增氧系统、曝气系统、监控系统、太阳能光伏板、浮床和加料箱,其中,增氧系统和加料箱安装于浮床。
所述增氧系统由曝气增氧机、制冷压缩机、制热压缩机和电磁阀组成,所述的曝气增氧机、制冷压缩机、制热压缩机的进气口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曝气增氧机设有三个进气口、一个进料口和一个出气口,三个进气口分别与制冷压缩机的出气口、制热压缩机的出气口和空气进口相通;所述的制冷压缩机、制热压缩机的进气口均与空气进口相通。
所述曝气系统由空气进口、输气伸缩管道、输气管道、管道接头、曝气管和曝气头组成,所述的输气伸缩管道一端与所述的曝气增氧机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输气管道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道设有若干个分支管道,每条分支管道与所述管道接头相连;所述的管道接头与若干个辐射状的曝气管相连;所述的曝气管与若干个同向并列的曝气头相连,所述的曝气管末端封闭。
所述监控系统由智能控制箱、水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所述的智能控制箱内设有单片机、信号接收模块与数据转化模块,水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信号接收模块相连。所述的智能控制箱和太阳能光伏板布设在增氧系统上方。
在本发明中,所述加料箱通过管道、电磁阀与曝气增氧机的进料口相连通。
在本发明中,所述输气伸缩管道为双层结构的伸缩管道,外层为伸缩软管、内层为伸缩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7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黑臭水体系修复的微生物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硝化细菌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