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苎麻单作修复中低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2521.1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7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灿灿;刘锐;陈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8;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苎麻 单作 修复 浓度 污染 农田 土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苎麻单作修复中低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总汞含量在0.3~3mg·kg‑1之间农田土壤,向农田土壤中撒入0.030~0.300kg·m‑2的黄腐酸,再对农田土壤进行翻耕;将苎麻扦插至农田土壤中,并在扦插后的1~4周内,向苎麻植株的根部浇灌包含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5~6个月后,收割苎麻植株的地上部分,重复上述步骤,对苎麻进行多季栽培,直至汞污染农田土壤中总汞含量<0.3mg·kg‑1。本发明方法显著提高苎麻对土壤中汞的吸收,并有效促进苎麻根部中的汞向地上部分转移,进而大大提高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苎麻单作修复中低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较广,2014年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汞污染点位超标率达1.6%。汞是一种人体非必须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它进入人体后能损伤人的神经、肾脏和生殖系统。由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汞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土壤中的汞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所以受汞污染的土壤被认为是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土壤汞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别名白叶苎麻,是荨麻科苎麻属亚灌木或灌木植物,已有研究报道苎麻可作为修复植物进行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如:公布号为CN10752024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农作物修复农田汞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步骤:3月底4月初,选取若干块土壤汞污染农田,选取根系发达的早稻秧苗移栽,肥水管理,秧苗期喷洒微生物菌液,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割;当年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油菜播种于农田中,成熟后将油菜连根拔起;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择晴天将苎麻苗移栽在所述农田上,收获头麻、二麻、三麻;循环操作上述步骤,直至农田土壤中汞含量达国家标准。
植物修复相对于物理、化学等其他修复方法,属于安全、成本低、环境友好型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但是,植物修复汞污染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汞的超富集植物;土壤中大部分汞以惰性形态存在;生物可利用态汞含量普遍偏低,单独的植物修复,植物富集量小,修复周期长等。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人工诱导剂-硫代硫酸盐可以使汞的活性增强,并形成汞-硫代硫酸盐络合物,该部分汞络合物可以被植物有效地吸收,并迁移、高倍富集于其他地上部分。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78609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硫代硫酸铵促进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汞污染土壤中种植油菜;2)待油菜生长2-3个月后,向土壤中添加硫代硫酸铵溶液,每公斤土壤中硫代硫酸铵施用量为2-6g;3)加入硫代硫酸铵后的3-10天收割植物。
然而,植物根部和其它组织间存在很强的阻碍汞迁移的机理,根部吸收的汞很难迁移到植物的其他组织部分。有研究表明,柳树体内绝大多数的汞是积累在根部细胞壁中,只有0.45~0.65%的汞会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而当土壤中添加碘化物后,可以提高柳树对汞的吸收能力,其根部汞浓度是添加前汞浓度的8倍。
因此,有必要探究一种新的中低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方法,以解决植物根部和其它组织间存在阻碍汞迁移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植物根系中的汞向植物茎干中转移,以扩大植物自身对汞吸收的容量,提高植物对汞的富集量,从而提高植物修复重金属汞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苎麻修复中低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苎麻对污染农田土壤中汞的富集能力,并促进植株根部的汞向地上部转运,大大提高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苎麻单作修复中低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未经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