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装配线的全自动非接触随行尾排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1940.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7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诺勒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风口 尾气 小车 车辆装配线 驱动电机 非接触 打火 转动 行走驱动机构 测试 安全隐患 车辆测试 高度需求 空气环境 快速吸收 伸缩套管 提升皮带 车间 收卷轮 伸缩 收卷 保证 排放 吸收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装配线的全自动非接触随行尾排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左侧吸风口、右侧吸风口、中部吸风口和行走驱动机构,利用驱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收卷轮转动对提升皮带进行收卷和放长,从而实现了对伸缩套管的伸缩,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尾排小车高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对尾排小车不同的高度需求,便于尾排小车对车辆打火测试时产生的尾气进行快速吸收,保证了车间内良好的空气环境,通过设置左侧吸风口、右侧吸风口和中部吸风口用于对车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吸收,避免车辆进行打火测试时尾气四处排放对车间内的环境造成污染以至于进一步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排系统,具体是一种车辆装配线的全自动非接触随行尾排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调查中了解到:在整车制造厂的总装车间,车辆装配下线前需要完成第一次打火,而第一次打火因为不充分燃烧和长时间的怠速,产生大量的黑烟尾气,对该生产线的操作工造成非常大的人身伤害。市面上尾排形式有:1、通过区间换气的通风风管系统2、半自动循环滑车尾排系统,以上技术,均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人性化、柔性化、智能化的要求。我们分析这种结构的主要缺陷有:
1、通过区间换气的通风风管系统形式
人性化不够
因为区域换气通风形式,而且并非第一时间将尾气排走,换气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区域的操作人员依旧暴露在尾气危害中;
能耗大
一般尾排所需要覆盖的工位至少得2个工位,也就是12m-16m,宽度4-5m,高度4m,这么大的区域,需要非常大功率的风机才能将尾气抽排走。
无智能化
只是简单的排风形式,没有智能化
2、半自动循环滑车尾排系统
通用性、柔性化不够
比如:
A)磁铁吸附技术形式的尾排,必须是单侧的排气管,而且排气管朝下的排气管,这种尾排形式的抽排满足不了,并且车辆的输送链材质必须是木板的。
B)机械夹持技术形式的尾排,必须是排气管露在外面,与车辆后保险杠是有间隙的,不然橡胶夹扣没有空间操作,并且排气管必须是水平的,不然被动拖行的时候,机械夹扣容易脱落,造成后面车辆损伤。
适用性不够
不适用双侧排气管的车辆
不适用排气管隐藏的车辆
不适用排气管朝口向下的车辆
不适用排气管的高度很高
人性化、智能化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装配线的全自动非接触随行尾排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诺勒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诺勒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19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控制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式废气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