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环形件智能制造加工的自动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8433.4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1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芝桥;于鹤霖;冯优;郭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国际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2 | 分类号: | B23Q7/02;B23Q17/00;B23Q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环形 智能 制造 加工 自动化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加工的自动化设备,本发明利用机器人自动抓取待加工件放到机床上,待工件加工好后机器人自动把工件从机床上取下。本发明包括一个回转工作台,该工作台有四个工位,四个工位分别用于待加工件的放置和加工后成品工件的放置,采用本发明装置可节约人力,明显提高上下料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加工的自动化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给机床自动上下料的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机匣类零件加工上料多采用人工搬运后放到机床上。待零件加工完成后,工人再从机床上取下。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人工体力消耗大,需要人工安装和取下加工件,搬运过程容易磕碰造成零件报废。本发明采用机器人自动把待加工件放到机床上,待加工件加工完成后,机器人再把工件从机床上取下。用机器人自动上下料,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机器人自动抓取待加工件放到机床上,待工件加工好后机器人自动把工件从机床上取下。本发明内容包括设计了一个回转工作台,该工作台有四个工位,四个工位中两个工位用于待加工件的放置,另两个工位用于加工后成品工件的放置。所有动作的执行和动作完成的确认通过PLC及位置检测开关控制,确保抓取和放置零件位置准确,定位可靠。
设计了端拾器,该端拾器用于自动抓取加工零件。
通过本发明技术的运用,一次上料后可自动加工八个零件。采用本发明整个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机匣类零件上下料加工流程变更为:
1)工人把八个待加工件放到转盘的初始放件工位上。放件工位自动检测零件是否放置正确,如位置不对,自动重新更正直到放置正确;
2)机器人抓取工件放到机床夹具上。夹具上通过气密检测反馈零件装夹正确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对机床发出加工指令,开始加工零件;
3)机器人端拾器回初始位;
4)待工件加工完成后,转盘逆时针旋转90度。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5)端拾器从机床上抓取工件放到转盘上。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6)转盘再顺时针旋转90度。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7)重复上述工作3次(一个工位上的四个零件加工完成)。转盘顺时针旋转180度。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8)端拾器把待加工件抓放到机床夹具上。夹具上通过气密检测反馈零件装夹正确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对机床发出加工指令,开始加工零件;
9)机器人端拾器回初始位;
10)待工件加工完成后,转盘逆时针旋转90度。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11)端拾器从机床上抓取工件放到转盘上。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12)转盘再顺时针旋转90度。到位后反馈到位信号到控制器并执行下一步;
13)重复上述工作3次(另一个工位上的四个零件加工完成);
14)在初始位取下四个加工完成的工件;
15)转盘逆时针旋转90度。整个过程结束;
16) 自动清理转盘各工位定位面,保证零件在转盘上定位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转盘示意图,图中: 1-支撑座;2-转盘;3-待加工件;4-加工后工件。
图2为夹爪示意图,图中:5-夹爪;6-支撑架;7-气缸;8-连杆;9-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国际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黎明国际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8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展示阅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继电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