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承载框架、汽车以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66238.8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涛;李楠;袁春萍;丁习坤;刘俊;马永跃;林海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吴强;傅永霄 |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限位机构 承载框架 容纳空间 形状配合 车身 汽车 承载 申请 | ||
1.一种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包括设置在车身上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和第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三限位机构分别与动力电池(4)形状配合并且形成用于动力电池(4)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三限位机构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在第三方向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X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Z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包括设置在车身上的第一限位结构(1)、第二限位结构(2)和第三限位结构(3),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和所述第三限位结构(3)分别与动力电池(4)形状配合并且形成用于动力电池(4)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在Y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在X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所述第三限位结构(3)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在X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包括第一限位件(11),其能够与动力电池(4)上的第一配对限位件(41)形状配合,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朝正负Y方向和负Z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包括两个引导梁(12),在每个引导梁(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1),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动力电池(4)位于这两个引导梁(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引导梁(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件(11),所述第一限位件(11)在引导梁(12)上彼此间隔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引导梁(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限位结构(3)。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包括第二限位件(21),其能够与动力电池(4)上的第二配对限位件(42)形状配合,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朝负X方向和正Z方向的移动,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动力电池(4)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1)的正X方向的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3)包括第三限位件(31),其能够与动力电池(4)上的第三配对限位件(43)形状配合,用于限制动力电池(4)朝正X方向和正Z方向的移动,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动力电池(4)位于所述第三限位件(31)的正X方向的后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件(31)构造成能够在X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3)包括推杆,在所述推杆的端部设有第三限位件(31),所述推杆能够由驱动机构带动进行线性运动,在所述推杆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螺纹传动机构中一种或多种。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
13.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承载框架将动力电池安装到车身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动力电池(4)进行初定位,使得动力电池(4)上的第一配对限位件(41)与动力电池承载框架上的第一限位件(11)在Z方向上错开;
从下往上将动力电池(4)举升到引导梁(12)的水平位置处;
在X方向移动动力电池(4)使得动力电池(4)上第二配对限位件(42)与动力电池承载框架上第二限位件(21)进入接触,以及动力电池(4)上的第一配对限位件(41)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上的第一限位件(11)进入接触;
在X方向移动动力电池承载框架的第三限位件(31)使其与动力电池(4)上的第三配对限位件(43)接触并牢固地贴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62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