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64141.3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陶景晖;金如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地基 素混凝土桩 桩距 地基 桩端持力层 桩身混凝土 承载能力 地基变形 复合地基 有效桩长 凝灰岩 强风化 褥垫层 黏土层 粉质 裙楼 桩顶 桩径 主楼 砂石 改造 改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原有地基,原有地基通过设置素混凝土桩加固改良形成复合地基,技术方案为:素混凝土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桩径500mm,有效桩长10.5‑12.5m,以粉质黏土层或局部以第一强风化凝灰岩层为桩端持力层,主楼的桩距为1.48m×1.55m,裙楼的桩距为2.0m×1.8m,桩顶设置200mm厚砂石褥垫层。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原有人工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变形均匀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加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各地地质条件差异大,工程建设中时有遇到软弱土、岩溶、岩石破碎带等各类不良地质现象,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桩基布桩困难。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些建筑需要改造,需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造高层建筑,原有建筑通常高度比较低,传递给地基的荷载较小,所以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相对较低。而改造建筑的高度可能会比原有建筑要高的多,传递给地基的荷载也比较大,地基必须重新处理后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由于原有建筑的桩基和改造建筑的桩基具有较大的不同,因桩端持力层差异、桩距限制等因素造成的布桩困难,如果处理不妥当容易造成局部地基变形不均匀,造成不均匀沉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方法包括原有地基,原有地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粉砂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粉质黏土以及第一强风化凝灰岩层,
原有地基通过设置素混凝土桩加固改良形成复合地基,技术方案为:素混凝土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桩径500mm,有效桩长10.5-12.5m,以粉质黏土层或局部以第一强风化凝灰岩层为桩端持力层,主楼的桩距为1.48m×1.55m,裙楼的桩距为2.0m×1.8m,桩顶设置200mm厚砂石褥垫层。
该改造加固的方法,根据场地条件和工程特点,通过设置桩径500mm的素混凝土桩的局部套挖置换工艺,对已施工复合地基的原有基础进行再加固、改良,以获得更的地基承载力并较好地控制变形,满足比原有复合地基更高的载荷要求。其有益效果是:其一,利用局部套挖置换工艺,是在已施工复合地基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固,可充分利用原来已施工的原有地基所带来的地基强度和刚度的提升,可以针对已施工复合原有地基质量问题造成的承载力不足进行补强,也可以用于复合原有地基已施工、荷载发生变化需求提高时,对原有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提升。其二,套挖置换的数量和位置具有可调性,针对性强:位置上,套挖桩可选择原复合地基施工质量不好的桩进行置换,精准处理施工质量问题;也可以在荷载需求大或地基较差的区域加密布置,重点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固。数量上,套挖置换桩的数量可根据承载力的需求,按照所需要补强或提高的承载力要求,通过计算来确定。其三,套挖桩直径大、桩长长,且桩端直接进入岩层,桩体本身承载能力和可靠性均很高,同时,在套挖桩顶设置较原复合地基桩顶更厚的褥垫层,可以协调套挖置换桩、原复合地基桩、天然地基三者之间在荷载下的变形协调,使三者更好的共同工作、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其四,套挖置换工艺,在基坑开挖后进行,施工器具小,便于坑下作业。挖孔由人工实施,便于观察并控制成孔质量、桩底虚土容易清理干净,施工质量可靠。其五,本方法无需大型施机械,施工过程对原有地基扰动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复合绿色环保概念。
进一步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要求主楼fapk≥375kPa,裙楼fapk≥200kPa,fapk按下式估算:
式中:m为置换率;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Ap为单桩横截面面积;α为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β为桩间土变形协调折减系数;fak为基底土承载力特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4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成本沙土改造方法
- 下一篇: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