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464141.3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陶景晖;金如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地基 素混凝土桩 桩距 地基 桩端持力层 桩身混凝土 承载能力 地基变形 复合地基 有效桩长 凝灰岩 强风化 褥垫层 黏土层 粉质 裙楼 桩顶 桩径 主楼 砂石 改造 改良 | ||
1.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地基(01),所述原有地基(0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素填土层(011)、粉质粘土层(012)、粉砂层(013)、淤泥质粉质黏土层(014)、粉质黏土(015)以及第一强风化凝灰岩层(016),
所述原有地基(01)通过设置素混凝土桩(1)加固改良形成复合地基(02),技术方案为:所述素混凝土桩(1)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桩径500mm,有效桩长10.5-12.5m,以所述粉质黏土层(015)或局部以所述第一强风化凝灰岩层(016)为桩端持力层,主楼的桩距为1.48m×1.55m,裙楼的桩距为2.0m×1.8m,桩顶设置200mm厚砂石褥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地基(02)的承载力特征值设计要求主楼fapk≥375kPa,裙楼fapk≥200kPa,fapk按下式估算:
式中:m为置换率;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Ap为单桩横截面面积;α为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β为桩间土变形协调折减系数;fak为基底土承载力特征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解决因施工原因产生的桩长不足,既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状况,主楼m取0.086,裙楼m取0.055;在所述淤泥质粉质黏土层(014)区域,主楼Ra取632kN,裙楼Ra取640kN,在所述粉质黏土(015)区,主楼Ra取625kN,裙楼Ra取625kN;α取1;β取0.88;主楼fak取360kPa,裙楼fak取140k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井筒、主楼框架柱等荷载较大的竖向构件部位,所述素混凝土桩(1)采用桩底后注浆(5)工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质粉质黏土层(014)的软弱土范围较大,采取桩间土注浆(4)进行辅助加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完毕后,在现场主楼位置设置载荷试验区,进行单桩复合、单桩、地基土载荷试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主轴网及井筒位置部分已施工素混凝土桩位上,用人工挖孔方式套挖成孔,边下挖边逐步清除原有素混凝土桩,挖至桩底标高、扩底完成后,浇灌混凝土成新挖孔桩(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挖孔桩(3)桩径900mm,底部扩大直径至1400mm,以所述第一强风化凝灰岩层(016)为桩端持力层,桩长约10~16m,顶部垫层(6)厚度为3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41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成本沙土改造方法
- 下一篇: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