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460195.2 申请日: 2018-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9342384B 公开(公告)日: 2021-05-18
发明(设计)人: 汪晶;李大权;黄亮;胡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64 分类号: G01N21/64;C09K11/88;C09K11/06;C09K11/02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周红芳
地址: 310014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离子 可视化 比率 荧光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碳点、铜离子和磷酸盐缓冲液;所述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中,铜离子浓度为0.7~1.2μmol/L,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浓度为20 nmol/L,在测试体系中,碳点的荧光强度与被铜离子猝灭的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峰强度之比为25~35:1;所述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的pH值为7~8.8。本发明所述的比率荧光系统制备简便且廉价,对氰离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具有宽的线性范围,极低的检测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化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木薯、果仁、香烟等食品或日用品中都含有较多的氰化物,在工业生产中,氰化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制药等领域;近些年来,由于废物、废气、废液的非法排放,河水、湖水、自来水中可能都存在氰离子,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氰化物的毒性来源于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铁的高亲和性,使人体内细胞不能及时得到氧气,从而导致头疼、昏迷、甚至死亡。此外氰化物除了直接进入人体,与皮肤接触也会导致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接触高浓度氰化物会导致甲状腺中毒。由于氰化物的剧毒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在饮用水中氰离子浓度不得超过1.9 μM。因此,人们必须研究高效检测氰离子的方法。

相比较于高效液相色谱、拉曼、电化学发光、比色等技术,利用荧光技术检测氰离子具有简单、廉价、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目前利用荧光技术检测氰离子主要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荧光检测氰化物的有机材料可以分为吖嗪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亚胺衍生物、偶氮衍生物、吲哚衍生物等荧光色素。它们的优点是检测限低、选择性高、大部分可用于细胞中检测氰离子;缺点是制备复杂、成本高、且制备时产生有机物污染、稳定性差,容易光漂白。

荧光检测氰化物的无机材料可以分为量子点、碳点、金簇、银簇、铜簇、纳米复合材料。他们的优点是制备简单,廉价、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他们的缺点是相对高的检测限,相对低的选择性,很难用于细胞中检测氰离子。

杰克逊州立大学的 Md. Alamgir Hossain于2014年报道了一种双核铜复合物,基于氰离子与铜的强结合能力使其荧光恢复来检测氰离子,检测限低至0.02 ppm。山西大学的韩辉最近报道了一种荧光染料吩噻嗪-半花菁,基于氰离子与其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使其荧光增强来检测氰离子,线性范围0 - 3μM,检测限低至20 nM。近10年来,也有许多报道利用铜离子猝灭量子点,随后氰离子的加入使其荧光恢复来检测氰离子,然而其灵敏度大多都低于荧光染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检测系统具有廉价,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检测实际样品时也展现出它用于实际检测氰离子的可行性。

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碳点、铜离子和磷酸盐缓冲液;所述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中,铜离子浓度为0.7~1.2μmol/L,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浓度为20 nmol/L,在测试体系中,碳点的荧光强度与被铜离子猝灭的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峰强度之比为25~35 : 1;所述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的pH值为7~8.8。

所述的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其特征在于铜离子浓度为0.94μmol/L。

所述的一种检测氰离子的可视化比率荧光体系,其特征在于碳点与被铜离子猝灭的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比为30 : 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0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