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59157.5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7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禄明;秦伟;高鲁锋;唐亮;霍猛;杨晓华;王宏伟;孙德锋;潘家鹏;祝心愿;吴彩霞;孙培福;谢忠泉;生韵姿;张龙;单文豪;程静;张鹏;蒋乐舟;刘智;马宁;包民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卸煤沟 粉尘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送风竖井、送风管、排风口、回风管和排风竖井,送风竖井将地面上的新风引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连接送风竖井,并在卸煤沟上端延伸,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间隔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卸煤沟的边壁下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在卸煤沟内形成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竖井连通,排出的气体被引入除尘设备,本公开可确保通道行人区域空气洁净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关于地下长廊(卸煤沟)粉尘控制的设计一直是业内的难点,由于粉尘污染源为移动式污染源,治理难度较大,目前为止未出现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行业内曾经采用过的设计方案有如下几种:
1.机械进风,机械排风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风机箱机械送风,屋顶风机通过通风竖井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由于采用的是屋顶风机机械排风,该方案无法解决地下封闭空间的抑尘、除尘问题;而且地下廊道长度较大时,总通风量就大,会使得廊道断面风速过大,产生二次扬尘。
2.跟踪除尘方案,该方案是指除采用风机箱机械送风,屋顶风机通过通风竖井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外,在叶轮给煤机的侧面方沿缝式煤槽布置安装一列相互连接的吸尘罩,对叶轮给煤机扬尘进行自动跟踪除尘。该系统的独立模块很多,风管的衔接件很多,活动部件也很多,方案实施起来较为复杂,维护量大;同时由于风道很长,漏风较多,吸尘点处无风压、风量,效果甚微,目前已很少使用。
3.喷雾抑尘的方案,这种方案有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是喷雾抑尘,一种是高压微雾抑尘。喷水除尘法比较简单,也有一定的除尘效果,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问题,首先,这两种方式实际上是抑尘而不能除尘,微雾为正压方案,不能保证细尘外溢,仍会危害人员健康。喷入煤中的水分最终都要进入炉膛,最后随烟气排出锅炉。水分过多将影响锅炉效率。若后续除尘设备为布袋除尘器,易引发布袋除尘器板结,影响布袋除尘器除尘效果。水质要求高,喷嘴易堵和磨损,喷水系统需要围护,喷嘴需要更换。同时,从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煤中含水过多会影响制粉系统地干燥出力和导致原煤仓起拱、篷煤等现象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公开充分考虑卸煤沟设置于地下的特点,对其提供针对性的设计,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包括送风竖井、送风管、排风口、回风管和排风竖井,其中,所述送风竖井将地面上的新风引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连接送风竖井,并在卸煤沟上端延伸,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间隔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卸煤沟的边壁下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在卸煤沟内形成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竖井连通,排出的气体被引入除尘设备。
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卸煤沟全程均是从上部向下流动的气流,不管叶轮给煤机运行到何处,产生的粉尘都被压送到下部排走,卸煤沟所有区域运行人员都处在清洁空气之中。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送风口为多个,沿所述送风管均匀分布。
相邻两送风口的送风气流的交叉点不低于人员工作区的上沿。保证人员在工作室始终处在新鲜空气之中。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排风口沿所述卸煤沟均匀分布。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送风口与排风口的设置位置相错。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气流在卸煤沟内部充分流动后排出,能够起到充分除尘的作用。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每个排风口设置于两个相邻的送风口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