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重积碳物种结构的定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8085.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郅玉春;王男;魏迎旭;刘中民;吴仁安;万丽红;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1/28;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重积碳 物种 结构 定性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催化剂重积碳物种结构的定性检测方法,将积碳从积碳催化剂上剥离、纯化,结合基质共结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电离‑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来鉴定催化剂的重积碳物种结构;所述重积碳物种的分子量大于300g/mol。此方法快捷可靠,能快速获得催化剂积碳物种结构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含氧物种制烯烃过程中催化剂重积碳物种结构的定 性检测方法,属于能源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平台化合物,从 乙烯和丙烯出发能够生产众多化工产品,从而形成庞大的产业链。我国富 煤少油,以石脑油裂解为主要来源的乙烯生产严重受制于原料供应,不能 完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甲醇制烯烃(MTO)技术使煤化工产品直 接对接石油化工下游,不仅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为石油化工 下游企业提供基础原料,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在甲醇制烯烃、石油炼制等行业中,催化反应过程往往伴随焦炭沉积 在催化剂的表面,堵塞催化剂的孔道,覆盖催化剂的活性中心,降低催化 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缩短催化剂的运转周期。在工业生产中,结焦催 化剂须经过烧碳再生处理,循环使用。因此对催化反应过程中失活催化剂 的积碳物种结构进行测定,及时掌握催化剂的使用状态,对指导生产具有 重要的意义。
目前,失活催化剂碳物种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a)热重法,得 到全部积碳沉积物的量(C、H总和);b)焙烧法,在管式炉中高温通空气条 件下将一定重量催化剂上的碳完全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将燃烧后的气体通 过标准氢氧化钾溶液,体积差即为二氧化碳的体积,经过换算得到催化剂 上碳含量;或者将燃烧后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碱液中引起电导率的变化, 从而计算得到催化剂中的碳物种元素比例;c)色谱法,即利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分离及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可测定催化剂上碳物种;d)紫外光谱 法,即利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跟踪鉴定积碳物种结构演变。
上述检测方法一般具有检测范围有限、检测条件苛刻、难以区分重积 碳物种类别、操作较复杂和后处理需要精度较高等要求。热重法和焙烧法 只能定量得到积碳量信息,无法得到积碳物种结构信息;色谱法和紫外光 谱法可以甄别分析积碳物种结构,但只限于和只能准确分析轻组分积碳物 种(分子量小于300g/mol)。因此,寻找一种能够简便、准确的检测固体 催化剂中积碳物种结构尤其是重积碳物种(分子量大于300g/mol)结构的方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针对以往分析方法难以鉴定重积碳物种结构 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氧物种制烯烃过程中催化剂重积碳物种结构 的定性检测方法。此方法快捷可靠,能快速获得催化剂积碳物种结构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将含氧物种制烯烃反应后的积碳物种从失活分子筛剥离、纯化,结合 基质共结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电离-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来鉴定催化剂的重 积碳物种结构。
所述催化剂重积碳物种结构的定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积碳从 积碳催化剂上剥离、纯化,结合基质共结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电离-离子 回旋共振质谱来鉴定催化剂的重积碳物种结构;
所述重积碳物种的分子量大于300g/mol。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积碳催化剂上的积碳包括轻积碳物种(分 子量小于300g/mol)和重积碳物种;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的是轻积碳物 种的分析检测;重积碳物种的分析检测则存在无法精确分析、鉴定催化剂 重积碳物种结构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重积碳物种结构的定性检测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优势。
可选地,所述催化剂为分子筛。
可选地,所述分子筛选自SAPO-34、SAPO-18、DNL-6、SAPO-35、 ZSM-5、Beta、Mordenite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80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