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7720.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胡珂;黄梅芳;刘丽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02;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换热器包括本体和接头,本体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每个第一换热管均限定出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面对面设置以交换热量,接头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一接管与第一介质通道接通,第二接管与第二介质通道接通。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和适用性,满足了多种介质的换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热管理系统中的温度来源也越来越多。为实现各种热源之间的热量交换,相关技术中,采用板式多介质换热器,然而这种换热器其结构由板材冲压后然后焊接而成,则势必要求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板材冲压模具,产品通用化率很低,且制造开发成本高;而且,由于其要保证焊接可靠性和换热效率,所以其板片料厚不能选择较厚的材料,但是这样结构其耐压能力不会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和适用性,满足了多种介质的换热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热管理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均限定出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面对面设置以交换热量;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接通,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接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设置本体的多个第一换热管,使得第一换热管内限定出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且从属于不同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的两个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面对面设置以交换热量,从而保证了第一换热管的使用可靠性,满足了多种介质的换热需求;通过设置接头,以便于将换热器设在介质的循环回路中,且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第一换热管可以采用一体挤压式成型设计,提升了换热器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一个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所述多个第二介质通道围绕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任意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交换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以组成一个换热管层,所述本体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所述换热管层,同一层或相邻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至少部分面对面设置以交换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横截面均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同一层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均颠倒设置,且底边平行、腰边相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和所述第二介质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均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横截面形状相似,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倒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中央,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为三个且分别正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三个角处,以围绕分布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三边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