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3280.6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轶;费香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T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输电线路 多光谱图像 地物识别 遥感 覆盖 图像 低空间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 融合图像 特征融合 激光点 分辨率 图像预处理 地物分类 监测管理 输电线路 融合 像素 采集 分类 | ||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识别方法,采集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激光点云图像,分别进行图像预处理;对所述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和所述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生成分辨率融合图像;对所述分辨率融合图像和所述激光点云图像进行融合,生成特征融合图像;针对所述特征融合图像中的每一像素,选择分类方法和相应参数,执行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识别。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分类与识别精度和效率,可以实现输电线路的便捷、准确、高效的监测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网络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用电需求急剧增长,对电网建设的需求亦日益强烈。由于输电线路终年暴露在野外,要遭受风、雪、雨、雾等自然天气的侵袭,遭受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遭受山石开采、施工爆破、盗取毁坏等人为因素的损坏,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对输电线路进行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化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和危及输电线路安全的隐患以及检修维护是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必然手段。
目前对输电线路的监测管理主要有人工巡线和直升机巡线两种方式。输电线路长且分布环境复杂,人工巡线难度大、周期长。直升机巡线难度相对较小,但费用高、周期长。此外,人工巡线和直升机巡线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恶劣天气无法进行巡线监测,不具有时效性。近几年,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输电线路网上监测成为可能。输电线路网上监测是通过电子设备采集监测图片或视频,监测图片或视频再通过传输网络传输至监控后台,监控后台的工作人员通过肉眼观察监测图片或视频来判断输电线路是否发生故障。这种在线监测虽然不需要人工或直升机进行巡线,但是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故障判别,工作量大,没有完全实现输电线路智能化管理。
面对庞大的电力网络及危险的周边环境,如何有效地对输电线路进行管理,以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确保电力的安全输送,亦显得更加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激光点云图像,分别进行图像预处理;
步骤2,针对所述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地物自动分类,根据图像特征将地物分成N类;
步骤3,将所述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和所述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配准;
步骤4,对所述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和所述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生成分辨率融合图像,所述分辨率融合图像保留了所述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所述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图像的多波段光谱信息特征、以及N类地物的分类信息特征。
步骤5,根据所述激光点云图像和所述N类地物分类信息特征,分析所选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地物特征,进而确定N类地物类别;
步骤6,将所述分辨率融合图像和所述激光点云图像进行配准;
步骤7,对所述分辨率融合图像和所述激光点云图像进行融合,生成特征融合图像,所述特征融合图像保留了所述分辨率融合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和多波段光谱信息特征、所述N类地物的分类信息特征、以及所述激光点云图像的地物几何特征和高程信息特征;
步骤8,根据所述特征融合图像的图像特征和所述N类地物的类别,在所述特征融合图像中选取N类地物类别对应的地物样本,确定所述N类地物样本及各自所属的地物类别,所述特征融合图像的图像特征包括分辨率特征、光谱信息特征、地物几何特征和高程信息特征;
步骤9,针对所述特征融合图像中的每一像素,选择分类方法和相应参数,执行架空输电线路覆盖地区的遥感地物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3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