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2971.6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1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邵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伟航饮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46 | 分类号: | A23L2/46;A23L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孔祥凤 |
地址: | 236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菌 饮料加工 饮料 灌装 杀菌消毒 无菌灌装 超声波 罐装 耐热性 细胞壁破坏 病毒失活 高温蒸汽 杀菌处理 液体介质 酶活性 热蒸汽 杀菌釜 饮料罐 微生物 穿透 细菌 致死 传播 污染 环节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罐装前杀菌:将加工完成的饮料通入杀菌釜中,进行高温蒸汽杀菌;无菌灌装:将上述步骤中经热蒸汽杀菌后的饮料进行无菌灌装。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消毒,有利于保护内部无耐热性有益酶,避免失去酶活性,通过在饮料加工过程中,对饮料进行罐装前、灌装时与灌装后的区分杀菌处理,能够对饮料进行全方位的杀菌消毒,避免灌装环节造成污染,采用超声波杀菌,能够使得超声波穿透饮料罐,在液体介质中传播,对内部饮料进行杀菌,从而使液体中某些细菌致死,病毒失活,甚至使体积较小的一些微生物的细胞壁破坏,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的发明,改进传统上的饮料杀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
背景技术
饮料即饮品,是供人或者牲畜饮用的液体,它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质量分量不超过0.5%的制品,饮料也可分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它的作用是解渴、提供营养或提神,在直接饮用的饮料灌装时,需要进行杀菌消毒以提高饮料的存放时间;
现有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传统的长时间高温杀菌容易因高温造成营养损失,无法更好的保持饮料的自然风味,其次,没有对饮料进行罐装前、灌装时与灌装后的区分杀菌处理,不能够对饮料进行全方位的杀菌消毒,容易因灌装环节造成污染,最后,灌装完成后无法对内部饮料进行杀菌消毒,杀菌效果不好,无法提高饮料存放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饮料加工中杀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罐装前杀菌:将加工完成的饮料通入杀菌釜中,进行高温蒸汽杀菌;
(2)无菌灌装:将步骤(1)中经热蒸汽杀菌后的饮料进行无菌灌装;
(3)灌装后杀菌:对步骤(2)中灌装完成的饮料罐放入超声波杀菌机中,进行超声波杀菌;
(4)打包装箱:将步骤(3)中灌装杀菌后的饮料进行装箱打包。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高温蒸汽杀菌前打开进气阀门和排气阀门,向杀菌釜内通入热蒸汽,排出冷空气,当杀菌釜内温度达到100℃时,关闭排气阀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关闭排气阀门后继续通入热蒸汽,当杀菌釜内温度达到118-126℃时,关闭进气阀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饮料在杀菌釜中关闭进气阀门后保持5-7min杀菌时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无菌灌装中包装材料和密封容器都是经过杀菌的,且灌装设备达到无菌状态,灌装和封盖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超声频率20-40kHz,杀菌声强为20-30W/cm2,超声波功率为1.5kw-1.6kw。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纵波,从而产生交替压缩和膨胀的区域,这些压力改变的区域易引起空穴现象,并在介质中形成微小气泡核,微小气泡核在绝热收缩及崩溃的瞬间,其内部呈现40000-50000kPa的压力,达到杀菌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超声波杀菌时间8-1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消毒,有利于保护内部无耐热性有益酶,避免失去酶活性,杀菌效果较高,避免了长时间高温造成的营养损失,能够更好地保持果汁的自然风味,同时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伟航饮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伟航饮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