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氯丙烷过程产生废气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2668.6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高爽;张毅;吕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7/38 | 分类号: | C07C17/38;C07C21/067;C07D301/12;C07D30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 氧化 生产 环氧氯 丙烷 过程 产生 废气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氯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氯丙烷过程产生废气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对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氯丙烷过程生成的废气进行处理;
处理装置由反应器(R1)、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一级冷凝器(E1)、二级冷凝器(E2)、三级冷凝器(E3)、四级冷凝器(E4)、油水分离器(F1)、膜过滤器(M1)、压缩机(C1)、在线测氧仪(1)、在线测氧仪(2)组成;
工艺流程为: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氯丙烯在反应器(R1)中反应产生的尾气进入到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在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加入氮气稀释尾气,稀释后尾气依次经过一级冷凝器(E1)、二级冷凝器(E2)、三级冷凝器(E3)回收冷凝氯丙烯和冷凝水后气体再进入膜过滤器(M1)过滤含氯丙烯气体,对含氯丙烯气体进行压缩回收氯丙烯;对膜过滤器(M1)过滤出的含无机物气体经过四级冷凝器(E4)冷凝回收其中微量氯丙烯后达到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器(R1)顶部设有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内与反应器连接处设有气体分布器,能够均匀的分散进入到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中的氮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与反应器连接处设有的气体分布器下方设有一个在线测氧仪(1)。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与反应器连接处设有的气体分布器上方设有一个在线测氧仪(2),即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与一级冷凝器(E1)连接处设有一个在线测氧仪(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级冷凝器(E1)冷凝温度为3~15℃、二级冷凝器(E2)冷凝温度为0~5℃、三级冷凝器(E3)冷凝温度为-15~0℃,四级冷凝器(E4)冷凝温度为-15~ -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器(R1)形式可选用管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线测氧仪(1)、在线测氧仪(2)同时与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与反应器连接处设有的气体分布器入口氮气流量进行联锁,控制在线测氧仪(1)氧气含量≤0.01~10 v%,控制在线测氧仪(2)氧气含量≤0~5 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器(R1)顶部设有一个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底部与反应器(R1)顶部连接处设有气体分布器,氮气依靠气体分布器进入到反应顶部气相缓冲罐(V1)与反应器(R1)连接处;
一级冷凝器(E1)顶部出口与二级冷凝器(E2)底部入口连接,二级冷凝器(E2)底部回流出口与油水分离器(F1)顶部入口连接;二级冷凝器(E2)顶部出口与三级冷凝器(E3)底部入口连接,三级冷凝器(E3)底部回流出口与油水分离器(F1)顶部入口连接;油水分离器(F1)底部出口排出冷凝水进行回收,油水分离器(F1)中上部出口排出氯丙烯进行回收;
三级冷凝器(E3)顶部出口与膜过滤器(M1)底部入口相连,膜过滤器(M1)底部设有截留回流气体出口与压缩机(C1)入口相连,该气体经过压缩机(C1)压缩后经过冷凝回收液相氯丙烯ALC,气相重新进入压缩机(C1)入口;
膜过滤器(M1)顶部出口与四级冷凝器(E4)底部入口相连,四级冷凝器(E4)顶部出口气相可达排放标准直接排放;
四级冷凝器(E4)底部回流出口与压缩机(C1)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6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