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5695.0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6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兵;程新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新洲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2 | 分类号: | H01G4/32;H01G4/33;H01G4/38;H01G4/224;H01G4/0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凌云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专用 电容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位于电容器壳内部的电容器芯组、电容器盖,电容器壳的内部填充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填充料,电容器盖的外部设置有防爆机构。防爆机构包括外管、位于外管内部的内管、与内管内腔相适配的配重柱、设置在外管上端的封盖、将外管下端密封的橡胶板、设置在外管外部的单向阀。所述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通过加装防爆机构,防爆效果好,避免发生鼓肚、爆炸,电容器使用寿命长,实施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作为储能电器元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机车上常用金属化薄膜卷绕制成的电容器芯,多个电容器芯通过并联或混联制成电容器芯组。由于电容器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因为过温、过压导致金属化薄膜发生大规模击穿,击穿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会使得电容器壳内部的气压显著增大;当电容器壳内部的气压达到临界值就会发生爆炸,爆炸易导致电容器盖或电容器壳发生四溅,电容器盖和电容器壳通常采用导热性优良的金属制成,四溅的金属碎屑易造成电容器周围的电路短路。而在机车,尤其是高铁机车,为保证安全,因避免电路短路造成的起火;但是,目前使用的电容器存在起火这样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位于电容器壳内部的电容器芯组、电容器盖,所述电容器壳的内部填充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填充料,所述电容器盖与电容器壳密封连接,所述电容器盖的外部设置有防爆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爆机构包括外管、位于外管内部的内管、与内管内腔相适配的配重柱、设置在外管上端的封盖、将外管下端密封的橡胶板、设置在外管外部的单向阀,所述电容器盖的中央设置有与外管下端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外管下端的外侧壁与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橡胶板设置在电容器壳的内部,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设置有多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侧壁紧贴橡胶板的上板面;所述橡胶板上板面的中央设置有倒锥形第一盲孔,所述橡胶板下板面的中央设置有锥形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下端与第二盲孔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配重柱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盲孔相适配的锥部,所述内管的侧壁设置有通孔,所述封盖与外管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内管的上端与封盖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单向阀的进口与外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外管内部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管内部的气压为51~65kPa。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盲孔的轴线与第二盲孔的轴线共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配重柱与内管内腔之间为间隙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盲孔的锥角小于第二盲孔的锥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盲孔的最大孔径小于第二盲孔的最大孔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管为圆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盲孔的最大孔径小于内管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所述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通过加装防爆机构,防爆效果好,避免发生鼓肚、爆炸,电容器使用寿命长,实施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高铁机车专用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防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配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橡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新洲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新洲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5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