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21542.0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5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快速 洗脱 石油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工艺及装置,具体的工艺包括:筛分调制、氧化脱附、静置分离、射流气浮、絮凝气浮、油水分离。该工艺以类芬顿试剂为氧化药剂,利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粘附石油烃分子,微气泡上浮到水面后,负载的油滴汇聚形成油膜,静置分离后,采用刮油装置刮除水面浮油,之后再利用射流装置把表面除油后的泥浆打入气浮分离装置,将泥砂中的微小气泡快速汇集成大气泡,释放到水层表面,气泡粘附的石油烃在水面形成油膜被刮油装置去除,实现油水分离。利用本发明的工艺处理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脱油效率高、处置时间短的特点,该装置可实现撬装化,形成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成套装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及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污染土壤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已被列入我国《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且《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装备已刻不容缓。
以往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为表面活性剂清洗法及热脱附法。表面活性剂清洗法是通过选用适当的清洗剂,实现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增溶洗脱,目前常用的清洗剂为小分子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已有研究表明小分子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清洗石油污染土壤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形成胶束的疏水内核小,导致其对土壤中高浓度石油污染物的清洗效率较低;(2)清洗土壤中的石油烃需要较高的温度(60-90℃),因此需要外加热源,不利于移动式洗脱设备开发。近年来,热脱附因其具有处理彻底、资源利用率高的特点被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深度修复,但尚存在能耗过高、稳定性差、二次污染严重及可移动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油田石油污染场地大都较为分散,目前修复污染土壤的做法是将被石油烃污染的土壤挖掘出来,转运到集中处理站点,利用固定式处理设备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异位处理,导致被污染的土壤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开发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移动式快速洗脱工艺及装置具有紧迫的现实需求,但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将其应用石油污染土壤的快速无害化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筛分调制: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除杂、物料研磨和固液比调控处理;
2)氧化脱附:以类芬顿试剂为氧化药剂,将筛分调制后的石油污染土壤、氧化药剂加入氧化脱附装置中,经充分搅拌,实现石油烃从土壤固体颗粒物表面脱附;
3)静置分离:停止搅拌后,用泵将泥浆打入沉降分离装置,经静置沉降,脱附出来的油层浮于泥浆水面之上;
4)初级油水分离:采用刮油机刮除浮于水面上的油层;
5)射流气浮:利用射流泵将刮除水面浮油的泥浆,打入气浮分离装置;
6)次级油水分离:采用刮油机刮除射流气浮后漂浮于水面上的油层。
上述的方法,在步骤6)之后,再进行下述步骤7)和8),
7)絮凝气浮: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反应;
8)三级油水分离:利用溶气释放装置释放微气泡,将比水轻的悬浮物及油类污染物粘附在气泡上带至液面,在液面上形成含油浮渣,经刮油机刮除。
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预处理装置(1)、氧化脱附装置(2)、沉降分离装置(3)、第一油渣收集桶(4)、气浮分离装置(5)以及第二油渣收集桶(6);所述的氧化脱附装置(2)左侧通过第一泥浆泵(7)与预处理装置(1)相连接,右侧通过第二泥浆泵(8)与沉降分离装置(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1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