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421542.0 | 申请日: | 2018-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5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快速 洗脱 石油 污染 土壤 方法 | ||
1.一种移动式快速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筛分调制: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除杂、物料研磨和固液比调控处理;
2)氧化脱附:以类芬顿试剂为氧化药剂,将筛分调制后的石油污染土壤、氧化药剂加入氧化脱附装置中,经充分搅拌,实现石油烃从土壤固体颗粒物表面脱附;
3)静置分离:停止搅拌后,用泵将泥浆打入沉降分离装置,经静置沉降,脱附出来的油层浮于泥浆水面之上;
4)初级油水分离:采用刮油机刮除浮于水面上的油层;
5)射流气浮:利用射流泵将刮除水面浮油的泥浆,打入气浮分离装置,将泥砂中的微小气泡快速汇集成大气泡,释放到水层表面,气泡粘附的石油烃在水面形成油膜;
6)次级油水分离:采用刮油机刮除射流气浮后漂浮于水面上的油层;
7)絮凝气浮: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反应;
8)三级油水分离:利用溶气释放装置释放微气泡,将比水轻的悬浮物及油类污染物粘附在气泡上带至液面,在液面上形成含油浮渣,经刮油机刮除;
步骤7)中,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混凝剂和助凝剂构成絮凝剂,PAC用量为5-500mg/L,PAM用量为0.1-50mg/L;步骤8)中溶气释放装置的溶气压力为0.1-0.4Mpa;
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预处理装置(1)、氧化脱附装置(2)、沉降分离装置(3)、第一油渣收集桶(4)、气浮分离装置(5)以及第二油渣收集桶(6);所述的氧化脱附装置(2)左侧通过第一泥浆泵(7)与预处理装置(1)相连接,右侧通过第二泥浆泵(8)与沉降分离装置(3)相连;
预处理装置(1)包括上料斗(10)、滚筒筛(11)、均质罐(12)及废物收集桶(13);
沉降分离装置(3)通过第一油渣排放口(15)与第一油渣收集桶(4)相连,沉降分离装置(3)和第一油渣收集桶(4)分别通过沉降分离泥砂排放口(16)、收集桶泥砂排放口(17)经射流泵(9)和管道混合器(18)与气浮分离装置(5)相连;气浮分离装置(5)通过第二油渣排放口(23)与第二油渣收集桶(6)相连;
所述氧化脱附装置(2)配备减速搅拌机(14),且同时配有第一加药装置(Ⅰ)和第二加药装置(Ⅱ);气浮分离装置(5)的进料管道上安装第三加药装置(Ⅲ)和第四加药装置(Ⅳ);沉降分离装置(3)和气浮分离装置(5)上面分别安装能沿导轨移动的第一刮油机(24)、第二刮油机(25);气浮分离装置(5)配备溶气释放装置;
氧化脱附装置(2)、沉降分离装置(3)及气浮分离装置(5)底部分别设置氧化脱附排泥口(26)、沉降分离排泥口(27)、气浮分离排泥口(28);第一油渣收集桶(4)和第二油渣收集桶(6)分别设置第一排油口(29)、第二排油口(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芬顿试剂包括氧化剂和氧化助剂,氧化剂为过氧化氢;氧化助剂组分包括:柠檬酸、氢氧化钠、氯化氢和二价铁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药剂中各组分,占氧化药剂和筛分调制后的石油污染土壤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以投加前物质质量计算,分别为:过氧化氢占0.02~2.8%;柠檬酸占0.15~0.35%;氢氧化钠占0.12~0.28%;氯化氢占0.05~0.3%;二价铁盐占0.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进入氧化脱附装置的筛分调制后的石油污染土壤与水的固液比为1g/1mL-1g/30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静置沉降时间为1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射流泵扬程为10-10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石油污染土壤的装置能实现撬装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215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