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板后浇带的支模方法及其使用的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09272.1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板 后浇带 方法 及其 使用 模板 | ||
1.一种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板状结构的板体(1),所述板体(1)中部设有延伸至底部并贯穿板体(1)前后侧的开口(4),所述板体(1)内设有滑槽(5),滑槽(5)与开口(4)连通,所述滑槽(5)中滑动连接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活动板(6),每块活动板(6)上均设有上下两个半圆缺口(8),两块活动板(6)的半圆缺口(8)配合形成用于供钢筋穿过的通孔;所述板体(1)的一侧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安装于板体(1)上的固定部(9)以及设置于活动板(6)上的连接部(10)以及连接于固定部(9)和连接部(10)之间的拉簧(11),所述弹性组件至少为2组,每个活动板(6)均连接有弹性组件,两个活动板(6)所连接的弹性组件的弹力方向相反,所述拉簧(11)与连接部(1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延伸至板体(1)的底部,所述滑槽(5)于板体(1)底部的入口处安装有挡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的深度只限活动板(6)部分滑入滑槽(5),所述连接部(10)设置于活动板(6)无法滑入滑槽(5)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0)为设置于活动板(6)上的挂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侧边设有用于与相邻板体(1)拼接的拼接结构,所述拼接结构由设置在板体(1)其中一条侧边处向底部延伸的燕尾槽(2)以及设置于另一条侧边处的燕尾条(3)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活动板(6)相向的一侧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由设置于一块活动板(6)上的凸沿(17)以及设置于另一块活动板(6)上的凹槽(18)组成。
7.一种楼板后浇带的支模方法,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楼板后浇带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定位划线,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确定后浇带的预留位置;
二、绑扎楼板钢筋,包括上下两层钢筋,在后浇带部分(16)两侧的上下层X轴钢筋(13)上分别绑扎一条Y轴钢筋(14),用于明确后浇带部分(16)所在位置;对于后浇带部分(16)中的Y轴钢筋(14)暂不进行绑扎;其中,Y轴钢筋(14)指代沿着后浇带部分(16)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筋,X轴钢筋(13)指代沿着后浇带部分(16)宽度方向设置的钢筋;
三、在后浇带部分(16)两侧安装板体(1),在板体(1)安装前,先解除拉簧(11)与连接部(10)之间的连接,将两个活动板(6)分别向两边滑开,将两个活动板(6)之间的间隙对准X轴钢筋(13)然后下放板体(1),板体(1)下放至与楼板底模接触并倚靠在Y轴钢筋(14)上为止,此时该板体(1)所在位置的上下两根X轴钢筋(13)正好与活动板(6)上下两个半圆缺口(8)的水平位置分别对应,再连接拉簧(11),拉簧(11)促使两个活动板(6)相互贴紧,将开口(4)封闭;X轴钢筋(13)、Y轴钢筋(14)、Z轴钢筋(15)的间距需根据板体(1)上预留半圆缺口(8)的位置确定,确保板体(1)安放到位时,X轴钢筋(13)的位置正好与两个活动板(6)贴合形成的通孔位置对应;重复上述操作接着安装下一个板体(1),直至后浇带部分(16)两侧的板体(1)均安装到位;
四、在板体(1)下侧朝向后浇带部分(16)的一侧安放木方(12),木方(12)与板体(1)抵贴并密闭相邻板体(1)下侧衔接处的空隙;
五、在后浇带部分(16)两侧的木方(12)之间安装支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板后浇带的支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还包括在板体(1)背向后浇带部分(16)的一侧喷涂脱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092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