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线轨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92101.2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捷;张春晔;林蓝;董青婧;仲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24 | 分类号: | E01B25/24;B60M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贺兆乐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线 轨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线轨道,轨道沿圆柱螺旋线延伸,以带动车辆的至少部分沿轨道构成的圆柱螺旋线旋转的向前运动。通过设置螺旋形轨道,实现了沿轨道运行的车辆可呈螺旋自转形态的向前移动,进而达到了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风阻、降低车辆运行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螺旋线轨道;还涉及一种车辆的部分沿螺旋线轨道运行的车辆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就是铁路设计速度高、能让火车高速运行的铁路系统。世界上第一条正式的高速铁路系统是1964年建成通车的日本新干线,设计速度200km/h,所以高速铁路的初期速度标准就是200km/h。后来随着技术进步,火车速度更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就对高速铁路有了不同定义,并根据本国情况规定了各自的高速铁路级别的详细技术标准,涉及的列车速度、铁路类型等就不尽相同。
传统的高速铁路一般采用无砟轨道,也有少部分采用有砟轨道。车辆运行在预先铺设好的轨道,车辆上的动力系统接收到自轨道、和/或电缆提供的动力电源后驱动车辆以高速沿轨道行驶。
但由于车辆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影响而会产生很多的能量损耗,使得高铁运行的成本很高。因此,如何降低高铁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减少高铁运行成本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基于螺旋加速原理的炮弹弹道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些改进方向:
由于炮弹被打出后,是不断绕轴自转的旋转前进的。这就使得炮弹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自转而降低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减小了炮弹运行过程中的阻力,进而令炮弹的射程加长、冲击力增大。
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实现车辆呈螺旋状向前前进,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空气阻力的目的,特提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线轨道,以驱动车辆的至少部分呈螺旋自转的向前移动,进而达到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空气阻力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螺旋线轨道,轨道沿圆柱螺旋线延伸,以带动车辆的至少部分沿轨道构成的圆柱螺旋线旋转的向前运动。
进一步,包括至少两条圆柱螺旋线轨道,各圆柱螺旋线轨道的中心线重合设置;各圆柱螺旋线轨道的直径、导程和旋向均相同;优选的,各圆柱螺旋线等间隔角度的均布设置。
进一步,圆柱螺旋线轨道上设有供车辆的车轮伸入的导轨槽,导轨槽的开口朝向圆柱螺旋线的中心方向;优选的,导轨槽内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对车辆上的动力系统供电,以经动力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进一步,沿圆柱螺旋线轨道的中心线间隔排布有多个圆环状支撑部,圆环状支撑部的圆心与圆柱螺旋线轨道的中心重合、圆环状支撑部的直径大于圆柱螺旋线轨道的直径,圆环状支撑部的内周向中心方向延伸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延伸端与圆柱螺旋线轨道远离中心线一侧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圆环状支撑部安装于自地面向上竖直延伸的支撑柱,以使圆环状支撑部呈竖直状态的悬空安装;优选的,在圆环状支撑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圆环状支撑部的对应侧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圆环状支撑部内部中空,中空部设有可绕圆心相对转动的环状涡轮,涡轮经传动结构与发电机的输入端相啮合,沿螺旋状导轨运行的车辆外周生成的涡流气旋带动环状涡轮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输入端转动而发电;优选的,环状涡轮的圆心与圆柱螺旋线轨道的中心线相重合;进一步优选的,环状涡轮上设有沿圆环方向间隔排布的、与圆环径向方向相偏移的叶片,圆环状支撑部的内周至少部分镂空设置,使得环状涡轮的叶片经镂空部裸露于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2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及其轨道梁
- 下一篇:扒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