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91878.7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勘数字地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3;G06F16/215;G06F16/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驰通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4 | 代理人: | 张文平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填图 多源异构 大数据 比例尺 数据预处理 标记空间 标记类型 标记信息 参数调试 分析算法 模型构建 算法优化 算法优选 特征空间 资料数据 观察点 中剖面 构建 算法 研究 优化 测试 地质 输出 预测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研究区内的已有的各种比例尺下的多源异构勘查资料;根据研究区地质填图的具体任务和已有的地质认识成果,明确该任务的标记类型,并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拥有标记信息的样例组成标记空间;对所收集到的多源异构的勘查资料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构建特征空间;针对研究区内特定的地质填图任务,测试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算法优选,及算法优化;利用优化后的算法进行基于数据的模型构建和参数调试;进行预测分析;输出初期的地质填图。该方法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多源异构的勘查资料数据,优化地质填图中剖面、路线、观察点的布置,最终提升地质填图成果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查资料数据分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将地球物理勘探(物探)、地球化学勘探(化探)、遥感等勘查方法技术综合应用于地质填图工作中,特别是在覆盖区,作为提高地质研究程度的主要途径。
我国覆盖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区是覆盖层厚度不超过100m的浅覆盖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小于100m,覆盖层面积占图幅面积50%或50%以上的地区)。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常规填图方法由于基岩露头少而受到限制,隐伏的岩体、地层、构造、矿产(化)以及地表地质现象在深部发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无法直接观察研究,利用转石或局部零散露头填制的地质图可信度低、信息量少、整体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国土面积已为大量中、小比例尺物探、化探、遥感数据资料所覆盖,多源的勘查资料十分丰富。所以,勘查方法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合理安排地质填图工作,提高地质填图的工作效率,丰富地质图,尤其是覆盖区区域地质图件的信息承载量,提高图件的质量和基础地质研究的水平。
由于勘查技术各方法具有野外采集工作比例尺不同,物理、化学基本原理不同,成果数据精度各异等特点,传统专业工作方法只能独立分析各个勘查技术资料,从某一侧面提取一定的信息和认识用以支撑、弥补地质方法的不足。这种工作方法使得多源异构的勘查资料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主要应用于地质填图工作总流程的前期。
该基于大数据的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研究区内的已有的各种比例尺下的多源异构勘查资料;
步骤S20:根据研究区地质填图的具体任务和已有的地质认识成果,明确该任务的标记类型,并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拥有标记信息的样例组成标记空间;
步骤S30:对所收集到的多源异构的勘查资料进行数据预处理;
步骤S40:特征工程,构建特征空间;
步骤S50:针对研究区内特定的地质填图任务,基于步骤S20中的标记空间和步骤S40中的特征空间,测试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算法优选,及算法优化;
步骤S60:利用优化后的算法进行基于数据的模型构建和参数调试;
步骤S70:利用步骤S60中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步骤S80:基于步骤S70中的预测分析输出初期的地质填图。
其中,所述步骤S10中的多源异构勘查资料包括物探资料,遥感影像资料,化探资料和地质资料。
其中,所述物探资料包括航空磁测数据、重力数据。
其中,所述遥感影像资料包括SPOT系列、Aster、高分二号遥感影像。
其中,所述化探资料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各元素测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勘数字地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勘数字地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918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