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9245.2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2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严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B62D25/1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翼子板 安装 装置 | ||
1.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加强梁外板和翼子板连接的主支架以及与主支架和加强梁外板连接且用于碰撞过程中产生溃缩变形的内撑板;
加强梁外板与汽车前轮罩固定连接,加强梁外板位于汽车车轮的上方,主支架和内撑板是在加强梁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加强梁外板固定连接,主支架和内撑板位于加强梁外板的前端,主支架与翼子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各个部件的前端是指靠近车头的一端,后端是指靠近车尾的一端;
主支架和内撑板均是由金属板冲压而成的钣金件,主支架采用厚度为1.2mm的金属板冲压制成;
主支架呈凸起结构,主支架的一端与加强梁外板焊接,主支架的另一端与翼子板固定连接,主支架位于翼子板和加强梁外板之间;内撑板位于主支架的内部,内撑板为长条状且两端折弯的钣金件,内撑板的一端与加强梁外板焊接,内撑板的另一端与主支架焊接,内撑板的整体长度为侧碰冲击压溃预留区域;内撑板为能够溃缩吸能的吸能件,内撑板用于侧碰过程中产生溃缩变形,使得安装装置预留碰撞冲击吸能区域;
主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设置于支架本体上且与加强梁外板连接的翻边和设置于支架本体上且与翼子板通过紧固件连接的安装部,安装部具有让紧固件插入的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多个且各个安装孔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紧固件是由螺栓和螺母构成,装配时将螺栓插入安装孔中;
安装部和翻边与支架本体的相对两端连接,支架本体的一端与翻边固定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安装部固定连接,翻边与加强梁外板为焊接连接;
主支架还包括与支架本体连接的主支架筋,主支架筋位于安装部和翻边之间且与安装部和翻边连接,主支架筋是在支架本体的上端边缘处与支架本体固定连接,支架本体与安装部、翻边和主支架筋为一体成型;主支架筋是主支架的边缘部分;
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点台阶面、第二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三安装点台阶面,第一安装点台阶面上设有让紧固件插入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点台阶面上设有让紧固件插入的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点台阶面上设有让紧固件插入的第三安装孔,即安装部上设置三个安装点台阶面和三个安装孔;
第一安装点台阶面、第二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三安装点台阶面为沿安装部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安装孔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安装孔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安装孔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安装孔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安装孔的高度大于第二安装孔的高度,第二安装孔的高度大于第三安装孔的高度;第一安装点台阶面、第二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三安装点台阶面均为平面,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均为圆孔,第一安装点台阶面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安装点台阶面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二安装点台阶面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安装点台阶面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之间的距离,第一安装点台阶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安装点台阶面的高度,第二安装点台阶面的高度大于第三安装点台阶面的高度;
安装部还具有与第一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二安装点台阶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面以及与第二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三安装点台阶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位于第一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二安装点台阶面之间,第二连接面位于第二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三安装点台阶面之间,第一安装点台阶面与第二安装点台阶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第二安装点台阶面与第三安装点台阶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
支架本体包括依次设置且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一折弯筋、第二板体、第二折弯筋和第三板体,主支架筋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一折弯筋为圆弧形结构,第一折弯筋的一端与翻边连接,第一折弯筋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点台阶面连接;第二折弯筋为圆弧形结构,第二折弯筋的一端与翻边连接,第二折弯筋的另一端与第三安装点台阶面连接;第一板体与翻边和第一折弯筋固定连接,第二板体的一端与翻边连接,第二板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点台阶面和第一连接面连接,第三板体的一端与翻边连接,第三板体的另一端与第三安装点台阶面连接,翻边为从主支架筋处开始延伸至第三板体处,安装部也为从主支架筋处开始延伸至第三板体处;
内撑板的一端与主支架焊接连接,内撑板的另一端与加强梁外板焊接连接,主支架与加强梁外板焊接连接,内撑板位于支架本体的下方,内撑板位于安装部和加强梁外板之间;内撑板包括依次设置且连接的第一折弯部、诱导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诱导部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第二折弯部与诱导部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朝向诱导部的同一侧延伸;第一折弯部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且第一折弯部的长度方向与其宽度方向相垂直,第二折弯部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且第二折弯部的长度方向与其宽度方向相垂直,第一折弯部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诱导部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诱导部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诱导部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诱导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折弯部固定连接,诱导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且诱导部是在第一折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第一折弯部连接,诱导部是在第二折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第二折弯部连接,第一折弯部的宽度方向与诱导部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第二折弯部的宽度方向与诱导部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也为钝角;
内撑板还包括分别位于诱导部的一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且与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连接,第一折弯部、诱导部、第二折弯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诱导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与诱导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折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
所述诱导部是横截面为U形的结构,诱导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第一筋板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三筋板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筋板位于第一筋板和第三筋板之间且第二筋板与第一筋板和第三筋板固定连接,第一筋板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筋板之间,第三筋板位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筋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采用厚度为1.0mm的金属板冲压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92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