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外检测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和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88110.4 申请日: 2018-11-20
公开(公告)号: CN111198272B 公开(公告)日: 2023-09-08
发明(设计)人: 马聪 申请(专利权)人: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G01N33/58
代理公司: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代理人: 高星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体外 检测 蛋白 相互作用 方法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体外检测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细胞外采用双分子萤光互补技术进行检测,包括:

S01、构建第一重组质粒,所述第一重组质粒中包含第一检测蛋白基因、萤光素酶基因片段和蛋白纯化标签基因;然后,将所述第一重组质粒载体进行过表达,纯化,得到第一融合蛋白;

其中,构建第一重组质粒pCU231:bla Pφ10-6×His-smBiT-nusB-Tφ的过程如下:

选择pETMCSIII作为质粒载体,用于过表达N-端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

采用引物N smbit_FN lg/smbit_R从质粒pBiT2.1-N [TK/SmBiT]上扩增含萤光素酶基因片段smBiTsmBiT-linker片段;

使用NdeI-NcoI酶切,在pETMCSIII的NdeI-NcoI酶切位点上插入smBiT-linker片段,得到质粒载体pCU180;

采用引物smbit nusB_Fsmbit nusB_R从质粒pNG130扩增枯草芽孢杆菌nusB基因,得到含第一检测蛋白基因的nusB片段;使用EcoRI和Acc65I酶切,将nusB片段插入pCU180的EcoRI和Acc65I酶切位点位点上,得到含萤光素酶基因smBiT和第一检测蛋白基因nusB的重组质粒载体pCU231;

所述第一融合蛋白中含所述第一检测蛋白基因表达的第一检测蛋白,以及所述萤光素酶基因片段表达的萤光素酶蛋白片段;

S02、构建第二重组质粒,所述第二重组质粒中包含第二检测蛋白基因、萤光素酶互补基因片段和蛋白纯化标签基因;然后,将所述第二重组质粒载体进行过表达,纯化,得到第二融合蛋白;

其中,构建质粒pCU235:bla Pφ10-lgBiT-nusE-6×His-Tφ的过程如下:

选择pNG209作为质粒载体,用于过表达C-端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

采用引物对C_hisoligo_1C_hisoligo_2扩增寡聚核苷酸接头片段,得到寡聚核苷酸接头片段hisoligo;将pNG209的限制性内切酶NdeI-NcoI 片段进行酶切,在该酶切片段接上退火的寡聚核苷酸接头片段hisoligo,得到pCU198;

采用引物N_lgbit FN_lg/smbit R从质粒pBiT1.1-N[TK/LgBiT]上扩增含萤光素酶互补基因lgBiTlgBiT-linker片段;在pCU198的NdeI-NcoI位点上插入lgBiT-linker片段,得到质粒载体pCU202;

取枯草芽孢杆菌nusE基因,采用引物N_nusE_FN_nusE_R从载体pNG134进行扩增,得到含第二检测蛋白基因的nusE片段;将nusE片段插入pCU202的克隆位点上,得到含萤光素酶互补基因片段lgBiT和第二检测蛋白基因nusE的重组质粒载体pCU235;

所述第二融合蛋白中含所述第二检测蛋白基因表达的第二检测蛋白,以及所述萤光素酶互补基因片段表达的萤光素酶互补蛋白片段;所述萤光素酶互补蛋白片段与所述萤光素酶蛋白片段互补结合,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且能催化萤光素酶底物发光的萤光素酶;

S03、将所述第一融合蛋白和所述第二融合蛋白在细胞外孵育,加入所述萤光素酶底物,检测萤光发射情况;

当出现萤光发射现象时,指示所述第一检测蛋白与所述第二检测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当没有出现萤光发射现象时,指示所述第一检测蛋白与所述第二检测蛋白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引物N smbit_F的序列为TGGTAAAGCCCATATGGTCTTCACACTC;

引物N_lg/smbit R的序列为AGCGGCCCCATGGGGTACCTCTAGAAG

ATCTGCTAG;

引物C_hisoligo_1的序列为TATGCCATGGGGGCCCCACCATCACCAT

CACCATTAA;

引物C_hisoligo_2的序列为CATGTTAATGGTGATGGTGATGGTGGG

GCCCCCATGGCA;

引物N_lgbit F的序列为GGTAAAGCCCATATGGTGACCGGCTACC;

引物N lg/smbit_R的序列为AGCGGCCCCATGGGGTACCTCTAGAAG

ATCTGCTAG;

引物N_nusE_F的序列为GGCTAATCGAATTCAGTCATGGCAAAAC;

引物N_nusE_R的序列为TCCGCAGGTACCTTACAGTTTGATCTC

AAC;

引物smbit nusB_F的序列为CGGCGAGAATTCAGTCATGAAAGAAG;

引物smbit nusB_R的序列为GGGTTATGCTAGTTATTGCTCA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81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