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80711.0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6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姜于亮;顾平林;陆兆纳;张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6;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减震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包括壳体、凹槽、过滤网一、呼吸孔一、导孔一、导柱一、密封圈一、轴体一、锥面一、油腔室、活塞、连通孔、轴体二、锥面二、上连接座、顶盖、导柱二、导孔二、密封圈二和密封垫等;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这里通过液压方式和弹簧双重作用进行减震,不仅减震效果好,同时也避免了采用单一弹性减震导致弹性衰减,以及使用时减震效果不稳定的现象,另外避免了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的现象,另外锥面一为上小下大的锥面,而锥面二为上大下小的锥面,从而保证了活塞上下移动的幅度越大则活塞上下侧的液压油流过连通孔的阻力也就越大,从而提高了液压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由于减震器在工作时处于连续不断的压缩和伸张过程;普通的弹性减震器在长久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弹性衰减,使用时减震效果不稳定,还有些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解决了普通的弹性减震器在长久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弹性衰减,使用时减震效果不稳定,还有些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壳体、凹槽、过滤网一、呼吸孔一、导孔一、导柱一、密封圈一、轴体一、锥面一、油腔室、活塞、连通孔、轴体二、锥面二、上连接座、顶盖、导柱二、导孔二、密封圈二和密封垫;所述壳体底面中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左侧通过呼吸孔一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呼吸孔一左侧开口处中设有过滤网一;所述导孔一设在壳体下侧中央内部,所述导孔一下侧开口与凹槽内部相连通,所述导孔一上侧开口与油腔室内部相连通,所述导孔一中竖向活动连接有导柱一;所述导柱一顶部固定连接在活塞底部中央,所述导柱一外部与所述导孔一内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油腔室设在壳体上侧内部,所述油腔室上侧边缘处与所述顶盖底部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活塞竖向活动连接在油腔室内部;所述连通孔为数个,所述连通孔分别呈圆形排列均匀设在活塞中;所述轴体一为数个,所述轴体一分别位于对应的连通孔中,所述轴体一底部均固定连接在油腔室内部底面中,所述轴体一外部表面上设有锥面一;所述轴体二为数个,所述轴体二分别位于对应的连通孔中,所述轴体二底部分别与对应的轴体一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体二顶部均固定连接在顶盖底面中;所述顶盖固定连接在壳体上侧开口处,所述顶盖中央内部设有导孔二;所述导孔二中竖向活动连接有导柱二;所述导柱二底部固定连接在活塞顶部中央,所述导柱二外部与所述导孔二内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导柱二顶部与上连接座底部中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安装孔、呼吸孔二、过滤网二、内腔、辅助减震装置、连接孔、下连接座、下安装孔和固定螺钉;所述上安装孔为数个,所述上安装孔分别均匀设在上连接座外侧边缘处中;所述内腔为数个,所述内腔分别呈圆形排列均匀设在壳体外侧中,所述内腔底部均通过连接孔与凹槽内部相连通;所述呼吸孔二为数个,所述呼吸孔二分别设在对应内腔上侧外部中,所述呼吸孔二外部开口处中均设有过滤网二;所述辅助减震装置为数个,所述辅助减震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内腔内部,所述辅助减震装置上侧伸缩端均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座底面上;所述连接座通过数个固定螺钉固定连接在壳体底部,所述连接座外侧边缘处中均匀设有数个下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分别至少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锥面一为上小下大的锥面。
作为优选,所述锥面二为上大下小的锥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80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手动调节阻尼的减震器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复位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