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和抗凝血作用的贝类肝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78238.2 申请日: 2018-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9438589B 公开(公告)日: 2021-04-23
发明(设计)人: 钟赛意;杜振兴;周斯仪;陈观兰;陈菁;陈建平;谌素华;洪鹏志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8B37/10 分类号: C08B37/10;A61P7/02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刘瑶云;陈伟斌
地址: 524088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缓和 抗凝 作用 贝类 肝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和抗凝血作用的贝类肝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原料处理;自溶;酶解:加入NaOH调节pH到7.8~8.2,加入胰蛋白酶,在32~42℃下酶解3.5~6.5 h,再加入HCl调节pH到6.8~7.2,加入木瓜蛋白酶,在62~68℃下酶解4.5~5.5 h,得到酶解液;灭酶、离心;浓缩、醇沉;复溶、脱蛋白;除盐;干燥。本发明首次以海蚌、象拔蚌、钝缀锦蛤、泥蚶、沙白贝为来源制备得到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贝类肝素,该肝素来自海洋贝类,安全性高、作用缓和,不仅拓宽了肝素的来源,而且制备方法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在制备低副作用的肝素或其他具有缓和抗凝血功效的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缓和抗凝血作用的贝类肝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肝素是存在于动物体内的一种糖胺聚糖,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特别是作为抗凝剂的使用,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代替它的产品。临床所用肝素多来源于猪小肠和牛肺,但来源于猪小肠和牛肺的肝素抗凝血作用太强,容易造成出血效应、血小板较减少等副作用。针对猪源和牛源肝素抗凝活性过强、副作用太大的问题,需要开发出具有缓和抗凝血作用的肝素。海洋源肝素具有与人体细胞兼容性好、副作用小、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缓和的抗凝血活性的特点。因此,开发一种不以猪小肠和牛肺为来源的、具有缓和的抗凝血作用的海洋源肝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贝类,即软体动物门。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大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海洋贝类富含活性物质,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降低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其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已成为目前全球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海蚌、钝缀锦蛤、象拔蚌、泥蚶和沙白贝都属于贝类。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有从海蚌、钝缀锦蛤、象拔蚌、泥蚶和沙白贝等贝类中提取肝素的相关报道,更没有关于这5种贝类肝素的抗凝血活性的报道。而且,现有的肝素的提取生产周期长、能耗高,产品活性损失大。

海蚌,海产双壳贝类,福建、江苏、浙江俗称海蚌,广东、香港称贵妃蚌,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甘脆嫩滑。具有能滋阴补虚,清热凉肝的功效。

钝缀锦蛤,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的海洋贝类动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栖息于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潮下带及浅海3~15cm的沙泥至泥沙底质中。在中国常见于东海、南海海域及台湾岛沿岸,肉味鲜美,为沿海常见的食用贝类。

象拔蚌,生物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

泥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泥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因而又称血蚶。泥蚶中富含特有的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具有补血、温中、健胃的功效。

沙白贝,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的贝类,又称为沙白、白贝,是中国文蛤的一种。身体呈扁圆形,体色一般为白色,壳光亮,广泛分布于中国湛江、海南近海。贝肉肥美、鲜甜,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具有缓和的抗凝血作用的贝类肝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贝类肝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贝类肝素在制备具有缓和的抗凝血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贝类肝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8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